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磁流变元年启航,京西集团第四代磁流变悬架全面国产化

2025-01-16 11:25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邢锐)1月15日,在京西集团举办的MagneRide磁流变悬架国产化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磁流变元年宣言》,宣布其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悬架技术全面国产化。这不仅标志着全球领先的智能底盘技术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制造,更宣告了磁流变悬架从豪华车型走向更广泛市场的新时代。

京西集团CEO刘喜合

京西集团CEO刘喜合

磁流变技术的国产化突破

“我们将磁流变悬架的生产和制造能力100%实现国产化。”京西集团CEO刘喜合在发布会上表示,“这项世界领先的底盘技术,今天已经从豪华走向普惠,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智能底盘的极致体验。”

在《磁流变元年宣言》中,明确了京西集团国产化的三大关键目标:一是零部件与制造能力100%国产化;二是2025年一季度实现量产,首次赋能中国纯电平台;三是将磁流变悬架价格压低至低于电磁阀悬架,实现技术普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京西集团宣布磁流变悬架生产线已全面落地广东深圳和河北张家口,两地年产能预计2025年达200万支。未来,该生产线还将进一步扩产,以满足全球市场日益增长的智能底盘需求。

从豪华到普惠:技术平权的里程碑

磁流变悬架,原本是顶级豪华车的专属配置。自2002年由京西集团发明,并首搭美国豪华车型以来,已累计生产超1000万支,服务于法拉利、兰博基尼、凯迪拉克等超豪华品牌。

如今,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悬架首次实现100%国产化,标志着这一尖端科技开始走向更主流市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国产化,更要实现价格下探,让磁流变悬架的价格低于电磁阀悬架。”刘喜合表示,“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体验到豪华级驾乘感受,是京西集团‘磁流变元年’的真正使命。”

为何磁流变悬架更高级?

工程副总裁陈伟刚表示,磁流变悬架的核心在于其“智能可变阻尼技术”。相比传统电磁阀减震器,MagneRide磁流变悬架能够以每秒1000次的速度实时调节阻尼,能够根据路况与驾驶需求动态调整减震效果,兼顾了操控性与舒适性。

他还表示:“磁流变悬架的阻尼调节范围是电磁阀悬架的两倍,仅通过软件即可适配不同车型,极大缩短了整车的研发周期。”

这意味着整车厂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还能通过OTA远程升级进一步优化底盘表现,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灵活的驾控体验。

“智造”助力:高标准全自动生产

为了确保磁流变悬架的高品质交付,京西集团在深圳和张家口的生产线全面采用了智能制造技术。

首先,全过程智能化,确保100%合格。

一是全自动化:生产线全流程由机器人完成,从物料识别、自动上料到成品检测,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二是100%防错系统:AI工业相机全程识别物料,确保无错漏;关键原料磁流变液全封闭自动注液,并实时监控液体参数。三是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实时监控产品质量、设备状态与生产进度,确保每支悬架出厂前100%合格。

这一全自动生产体系,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一致性与生产效率,更为整车厂提供了稳定且高品质的供应链保障。

其次,以实测验证优异性能。

除了在发布会上以一系列生动的科学实验展示MagneRide磁流变悬架的卓越性能外,京西集团还在浙江四明山盘山公路上进行了实测。过程中,职业车手驾驶搭载京西磁流变悬架的车辆,与传统悬架车型进行了对比测试,包括绕桩测试、连续减速带测试、比利时路测试,以及不倒翁测试等,充分展现了磁流变悬架车型的稳定性。

刘喜合甚至亲自上阵,与职业车手分别驾驶搭载不同悬架的车辆进行对比实测。结果显示,MagneRide磁流变悬架的车身控制表现全面优于传统悬架,即使在高速过弯和极端颠簸下,仍能保持车身稳定与驾乘舒适性。

“这不仅仅是一项高端技术,更是一项能真正提升行车安全性与驾驶乐趣的突破性创新。”刘喜合总结道。

未来:全面赋能新能源时代

京西集团的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悬架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刻变革。

目前,京西集团已与多家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将磁流变悬架引入多款纯电动车型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悬架将正式量产,首次应用于中国新能源车型平台。

通过100%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京西集团不仅降低了磁流变悬架的成本,更为整车厂在底盘技术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方面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从顶尖豪华到大众普惠,从进口依赖到完全国产化,京西集团以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悬架的量产,开启了“磁流变元年”。

正如刘喜合所说:“我们不仅在制造悬架,更在推动中国智能底盘技术的全面平权。”

未来,磁流变悬架不再是少数豪华车的特权,而将成为更多中国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驾乘体验升级。

“磁流变元年”已正式启航。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