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磅解析】碧桂园补发财报,2025将走向何方?

2025-01-15 14:55

那些独立思考的地产人都关注了阿伦侃房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昨天晚间,碧桂园于香港联交所披露了其2023年度财报和2024年度1-6月中期业绩。这一次补发的财报,对于碧桂园来说有怎样的意义?未来,碧桂园又将走向何方?阿伦在第一时间阅读了财报后,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一同做一个解析~

首先,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发布财报是必须要做的分内之事,如果迟迟发不出财报,就会出现停牌乃至最终退市的结果。对于碧桂园而言,这份迟来了近10个月的2023年度财报的补发,无疑是碧桂园重要的一步,也意味着公司并未躺平,且正在逐渐走向正轨。

老规矩,我们还是先看数据。出险房企中,碧桂园的这份2023年度财报,从主要营收数据上看,自然是相较自身过往历史呈现出下滑的态势,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先来看销售业绩,2023年碧桂园共录得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137亿元,同比2022年的4643亿元下降54%

在这份财报中,阿伦观察到,除了销售呈现明显下降之外,因计提减值造成的亏损还是比较明显的。究其原因,阿伦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市场因素

2021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到下行周期,销售层面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价格都呈现出双双下滑的态势,因而导致相关资产价值出现严重缩水的情况。基于此,碧桂园在本次财报中针对市场变动而造成的公司资产价值影响,对在建物业及已落成物业进行计提减值约人民币824亿元。

2、应收账款

众所周知的三年时间,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环境及合作伙伴负面财务状况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所造成的影响,导致碧桂园也出现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计提金融资产及财务担保减值损失净额约为人民币372亿元。阿伦计算了一下,上述两项计提减值共造成税前亏损约人民币1196亿元,合计占税前亏损总额约72%

3、其他损失

根据财报显示,当期碧桂园录得营销及市场推广费用和行政费用约为人民币180亿元,净财务费用约为人民币55亿元,其他收入及损失净额约为人民币103亿元

尽管销售金额呈现较大幅度下滑态势,且因为计提减值导致集团层面出现了大额亏损,但是,阿伦在碧桂园的这份财报中,尤其是2024年的中期业绩报内,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

就比如说,净资产这一块,持续回正,回正金额约为人民币741亿元,这也说明了碧桂园并不存在所谓“资不抵债”的情况。不仅如此,在市场环境恶化和自身压力加剧的双重压力之下,据亿翰智库中国典型房企交付套数排行榜单显示,碧桂园近三年累计交付约170万套,2024年交付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这也是作为一家责任房企的一种担当。

伴随着2023年度财报的补发和2024年度中报的披露,标志着碧桂园有望在2025年3月、即大家熟知的传统财报季,发布其2024年度财报,从而实现完全回归正轨。这对于碧桂园乃至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期待政策利好齐发的背景下,未躺平的房企们早日回归健康经营轨道。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在持续推进保交楼的过程中,碧桂园的不少项目也都进入到白名单之中,这也为其后续推进交楼以及带动销售注入了强心剂。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碧桂园的债务重组,目前已取得了关键进展,这也让业内看到了这家公司的转机。

由于已履约补发财报,碧桂园(2007.HK)距离复牌又接近了一步,可以说是复牌在即。从目前各方的讨论情况看,无论是机构还是股民,都对碧桂园的复牌表达出期待。这一点,也被视作碧桂园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后的一种认可。

自救者,天助之。阿伦相信,在经历至暗时刻后,碧桂园将在2025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自救之路。而未来的结果,也取决于每一个当下所作出的努力。

实际上,不只是碧桂园,包括融创中国在内的多家出险房企,在过去的一年中,均未采取躺平的方式,而是积极争取自救,或多或少的都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有的时候,不是看到光才去努力,而是用你的脑门去死磕,在黑暗中磕出来的那道缝儿,就是光顺着照进来的地方!

我是阿伦

媒体圈老司机

2007年成为记者

发布文章8000余篇

累计字数超1000万字

2016年创立阿伦侃房

2017年成立阿伦工作室

现已入驻13家主流媒体平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