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规则之间 资本沉浮 | 2024十大标志性监管处罚事件盘点

2025-01-08 17:1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持续强化强监管处罚态势,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证监会出具罚单超2500份,涉及超1952家上市公司(包含北交所、新三板等),对象包括上市公司本身、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及中介机构等。

处罚类型包括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警告等,纪律处分如公开认定不适当人选、公安看谴责、通报批评等,监管措施如责令整改、市场禁入等等。

2024年证监会主要处罚类型统计

2024年证监会及地方局对于上市公司处罚原因包括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违规使用募集资金、内控制度不完善、短线交易及内幕交易、财务会计报告违规等等。

2024年证监会主要处罚原因统计

此外,三大证券交易所总计对1004家A股上市公司的1210起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1210份监管措施中,监管工作函共计536份,占比达44.30%。涉及信披违规、财务造假、短线交易、违规减持、资金占用等。

从处罚力度来看,2024年,三大证券交易所对30起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公开认定期限内不适合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纪律处分,涉及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违规减持、资金占用、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短线交易等,这也是2024年度交易所开具的最大力度处罚措施。

2024年,三大证券交易所对信息披露质量给予最大关注。数据显示,1210份监管措施中,有493份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问题,占比达40.74%。相关问题多涉及财务信息方面,原因包括未完整披露、未及时披露、未按规定披露、未准确披露、未披露相关上市公司经营、交易、财务、重大诉讼和仲裁等信息,进而影响投资者知情权。

监管不仅关注上市公司本身,还对上市公司各相关主体也进行严格监管。例如,上交所于2024年7月份针对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未履约的行为采取公开谴责监管措施,据悉,其作为业绩承诺方,在标的资产未完成业绩承诺的情况下,未按约定履行业绩补偿承诺,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也成为2024年唯一一份针对“交易对方”实施的监管措施。

2024年,各类监管措施深入到上市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全方位保障投资者权益。例如,去年3月份,深交所披露2则特殊的监管函,直指上市公司投资者服务电话无人接听的情形。监管函显示,2家上市公司均在深交所督促提醒做好投资者管理工作后,仍存在无人接听投资者服务电话的情况。涉事公司及董事会秘书被监管警示。

除了整体情况外,小编根据处罚金额和案件影响力,整理了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代表性处罚案例:

一、80岁陆克平犯内幕交易罪被刑事追责

11月5日,四环生物公告,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陆克平的刑事判决书。根据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陆克平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没收涉案违法所得2.32亿元。

近年以来,陆克平已经被监管多次处罚其在上市公司背后进行操纵、信披违法违规的行为。2020年,陆克平就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并被处以2734万元罚款。今年9月,因涉及威创股份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陆克平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200万元罚款,同时再次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0月,四环生物公告陆克平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二、ST智知因财务问题被重罚

2024年11月,ST智知发布公告称,因2019年至2021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对该公司处以850万元罚款。此外,ST智知时任董事长、时任总裁、董秘等多位高管因知悉并参与财务造假,收到了证监会罚单。

2024年,因财务造假等信披违规被处罚的上市公司并非少数。据证监会披露,前十个月证监会查办财务造假相关案件超过600件,罚没款金额超百亿。

三、ST金洲操纵股价案

10 月 31 日 *ST 金洲公开信息显示,金洲慈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华杰因信息披露违规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为缓解公司退市风险,*ST金洲时任董事长、实控人朱要文安排公告重大资产重组信息,同时筹借资金提供给新疆袋鼠证券投资基金实控人赵杨、王立华团队,利用21个账户操纵*ST金洲股票价格。证监会对朱要文、赵杨、王立华操纵*ST金洲价格的行为“没一罚三”,没收违法所得共计4808.78万元并处以1.44亿元罚款。最终,ST金洲因触及面值退市指标,于2023年4月3日摘牌退市。

四、ST舜天ST锦港近百亿财务造假案

ST舜天因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在2009年至2021年间虚增营业收入103.33亿元、营业成本93.99亿元、利润总额9.34亿元。证监会于今年7月对ST舜天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决定对江苏舜天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

ST锦港为做大收入和利润,与七家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四年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86.24亿元,虚增净利润1.79亿元。2024年11月,锦州港(现“ST锦港”)披露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证监会就锦州港2018年至2021年四年间财务连续造假做出处罚。

五、新《证券法》后首例拟IPO公司欺诈发行案件

2024年2月,证监会对思尔芯涉嫌欺诈发行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和审理,并作出行政处罚。经查,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其招股书涉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536.72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11.55%;同年虚增利润总额合计1246.17万元,占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18.48%。

六、核钛白28岁实控人定增套利案

4月底,证监会对中核钛白(002145.SZ)实际控制人、1996年7月出生的王泽龙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及信披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对包括王泽龙、洪浩炜、中信中证资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韩雨辰在内的当事方合计被没收违法所得7753.2万元,并合计处以罚款1.55亿元。

七、东旭集团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170亿元

5月,“东旭系”东旭光电、东旭蓝天(ST旭蓝,000040.SZ)爆出合计逾百亿资金被封锁在集团财务公司。5月13日,因年报难产,两家公司均遭证监会立案调查。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再次决定对两家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东旭集团立案调查。

八、奥联电子夸大个人能力导致误导信披案

2022年12月9日,奥联电子披露,全资子公司海南奥联投资与胥明军共同出资设立奥联光能,拟从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业务。奥联电子回复深交所关注函,列举胥明军在钙钛矿行业的12项主要业绩;但事实上,胥明军未在上述12项项目中起到主导或者牵头研制作用,仅参与而已。证监会4月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奥联电子相关信息披露未能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胥明军在钙钛矿行业过往工作业绩和核心竞争力,夸大了胥明军的行业影响力,具有较大的误导性,导致公司股价波动较大。证监会决定对奥联电子及时任董事长陈光水、胥明军等合计处罚750万元。

九、东兴证券等机构涉金通灵、美尚生态违规违法案遭“连坐”重罚

12月16日,东兴证券等五家券商发布重大诉讼公告,牵涉美尚生态(已退市)、金通灵(300091.SZ)这两起上市公司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

证监会12月21日表示,按照《证券法》等规定,相关受害投资者有权依法对金通灵、美尚生态及相关责任人提起民事诉讼,追偿损失。证监会支持依法推进这两起案件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工作,将持续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支持更多投资者拿起包括民事诉讼等在内的法律武器,追究违法违规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十、操纵市场典型案例:多位牛散分别遭重罚近3亿

罚没金额最大的要数85后“牛散”刘洪涛、娄阁。他们利用控制6个证券账户交易操纵新三板股票腾茂科技(873789.NQ),并利用不确定的重大信息,诱导投资者交易腾茂科技,扣除税费后盈利8367.49万元。证监会于10月28日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刘洪涛、娄阁违法所得8367.49万元,并处以2.51亿元罚款;并对刘洪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及5年证券市场禁止交易措施,对娄阁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及3年证券市场禁止交易措施。

另有90后“牛散”王斌在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11月17日期间控制使用87个证券账户交易电光科技(002730.SZ)股票,操纵期间,电光科技股票价格从11.43元最高涨至19.21元,最低8.34元,振幅130.34%,王斌获利共9027.51万元。公安机关认定王斌操纵电光科技股票。证监会3月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王斌违法所得9027.51万元,并处以1.81亿元罚款。

2024年监管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未来,随着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投资者信心的增强,资本市场将更加成熟和理性,长期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将逐步提升,市场将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转自:领灿IRMLeader)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