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又一家银行踩中了恒大的雷

2025-01-01 13:30

近日,长沙银行公告显示,广州中院判决深涛生活服务对恒大智能汽车约17.76亿元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这笔近18亿的债务中,本金约14亿元,利息约3.77亿元。

01.

追溯贷款源头要回到2019年。当年4月,长沙银行广州分行给了恒大智能汽车15亿元授信额度,同时由深涛生活提供担保。

随后两年间,这笔钱分8次全部放了出去,约定2027年4月到期。这正是恒大汽车大肆烧钱造车的时期,当时恒大放出豪言,计划总投资1600亿元建设整车及配套基地,年产新能源车要超500万辆。

作为布局地区之一,恒大在广州南沙区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恒大智能汽车和恒大新能源汽车,斥资超12亿元拿下两宗地块,打造了占地125万平方米的汽车生产基地。

然而五六年过去,这座工厂早已停摆,园区萧条冷清,周边杂草丛生。而恒大汽车不到6年就亏损超1300亿元,市值从巅峰时期的7800亿港元跌至如今的22亿港元。

2022年3月,情况出现转折。长沙银行发现担保方深涛生活突然改换门庭,在没打招呼的情况下,从恒大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变成了中航信托的全资子公司。

银行立即向深涛生活讨要担保责任,对方不认账,双方只好对簿公堂。如今官司是打赢了,但钱却不好要。今年7月,恒大智能汽车已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截至11月初申报的债权总额高达48.79亿元,普通债权就占了25.29亿。

长沙银行这笔债权占到总申报额的36.4%,可以说是"大债主"之一。

02.

事实上,这已不是长沙银行第一次踩雷了。今年10月,该行还在为追讨一笔5.9亿元的信托贷款打官司,债务人是已经退市的宜华生活。

此前,该行还卷入了湖南金旺铋业9.1亿元贷款纠纷,以及对新华联及关联企业累计15.8亿元的授信问题。新华联曾是长沙银行第二大股东,2020年至2023年期间获得的授信余额分别为8.6亿元、8.4亿元、8.39亿元、2.23亿元。

但随着新华联陷入债务危机,到今年7月已完全退出长沙银行股东行列。粗略计算,光这几笔业务,踩雷金额就接近50亿元。

这些踩雷事件也暴露出该行在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数据显示,长沙银行近年来因内控问题多次被监管处罚,仅2023年处罚金额就超过1000万元。

今年10月,该行又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央行湖南省分行罚款20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也被处以1.5万至2万元不等的罚款。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长沙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62.91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了42.2%。

关注类贷款从2021年的73.0亿元飙升至134.67亿元,占比从1.98%升至2.48%,较年初大幅攀升66个基点。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多贷款转变为不良。

今年前三季度,长沙银行实现营收194.71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61.87亿元,同比增长5.9%。与前些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03.

2021年到2023年,该行营收增速分别为15.79%、9.58%、8.83%,利润增速分别为18.09%、8.04%、9.57%。今年二季度,甚至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营收负增长。

与其他城商行相比,长沙银行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度过高,占比常年维持在80%左右,中间业务收入规模较小。

但从2021年开始,该行净息差水平持续下滑,从2.40%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01%,直接影响了利息净收入表现。此外,该行资本充足率也从2021年的13.66%下降到2023年的13.04%,在同业城商行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些问题也影响了股东的信心。除了新华联的被动退出,其他股东也在持续减持。

大股东湖南兴业投资已连续多个季度减持,2023年一季度减持400万股后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今年又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减持了1250万股和2115万股。10月底,湘邮科技也宣布清仓减持了485.06万股长沙银行股票。

数据显示,该行贷款损失准备从2020年破百亿后持续攀升,目前已达197.86亿元。

不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一些问题企业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的背景下,该行的资产质量管理仍面临不小挑战。对于10月刚上任的新行长张曼来说,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恐怕将是一场硬仗。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