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回购股票未必都是好事!如何判断哪些回购值得关注?

2024-12-30 20:45

进行大量股票回购的公司往往表现不如大盘指数,但也有一些公司在回购股票时表现得非常聪明。

华尔街习惯了在公司宣布股票回购计划时欢呼雀跃。

资深股票研究员Bradley Safalow认为,我们应更加谨慎。根据他最近发布的PAA Research报告,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回购规模最大的一些公司在过去十年中的表现落后于大盘。

Safalow写道:“股票回购就像糖果一样,是短暂的股价飙升,但就像大多数糖果一样,长期来看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损害。”

在过去四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公司已回购了价值3.5万亿美元的股票。但由于股权激励计划的膨胀,只有少数公司减少了超过4%的股份总数。

Safalow认为,对于许多公司,尤其是那些背负债务或面临长期挑战的公司来说,回购股票是一种灾难性的资本使用。他认为,管理层将股东的资本投入到价值陷阱中。

Safalow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表示,他在自己的研究中警告过一些公司,它们曾在回购股票后破产。例如,职业教育公司ITT Industries和折扣零售商Big Lots!在申请破产前,都曾投入超过10亿美元进行股票回购。

2012年,标准普尔全球创建了一个指数,涵盖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回购计划最大(按市值占比)的100家公司。这个标准普尔500回购指数在过去十年中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尤其是在2020年以来的成长股爆发期。

成长股的表现超出预期,解释了标准普尔500回购大户的糟糕表现。除了苹果(AAPL.O)、微软(MSFT.O)和Alphabet(GOOGL.O)等几家大市值公司拥有大规模回购计划外,成长型公司一般不进行股票回购,因为它们有吸引资本的业务机会。

回购低迷的另一个原因归结于管理层的决策。

近年来,股权激励薪酬大幅增长;加上公司在促使华尔街忽视股权激励来计算“调整后”盈利方面取得成功,股权薪酬在许多科技和消费品公司中已经超过了15%的运营现金流。Safalow指出,股票回购有助于掩盖这些成本。

而事实证明,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在回购股票方面做得并不好。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会在股票价格高时回购,但在股票变便宜时却退缩。学术研究已验证了这一点,像莱昂·库珀曼(Leon Cooperman)这样的聪明投资者也有类似经验。

库珀曼在2011年曾说:“大多数管理团队完全无法理解他们公司的价值。他们在股价上涨时回购股票,但在股价下跌时却没有勇气买入。”

像库珀曼一样,Safalow认为公司应该在股票显著低估时才进行回购。

Safalow指出,像AutoZone、Dillard’s和Build-a-Bear Workshop等公司在回购股票时非常谨慎。尽管它们所在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但它们的股票在过去五年中大幅超越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

在12月中旬,Safalow发布了其他一些回购股票似乎促进了股价表现的公司名单。他称它们为回购异类(Buyback Outliers)。

为了找出这些规则的例外,Safalow寻找那些持续回购股票、但在股价疲软时加大回购力度的公司。这些公司产生了自由现金流并实现了高回报率。与此同时,它们的股权激励薪酬较为温和。

历史上,这些公司的股票表现与大多数指数相当。

Safalow的名单中包括了像有线电视运营商Charter Communications、金融公司Global Payments和SLM Corp,以及零售商Williams-Sonoma等大公司。较小的公司则有手工艺品网站Etsy和运动车辆制造商Polaris等。

Safalow表示,他可能会写信给这些公司的董事会,敦促他们继续保持谨慎的回购行为。

如果它们不这样做,那就得小心了。Safalow将定期更新他的回购异类名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