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挑战英伟达!博通股价两日暴涨36%,AI定制芯片有何投资逻辑?

2024-12-16 23:10

上周五,博通(AVGO.US)股价大涨逾24%,创出历史新高,公司市值也一举突破万亿大关。

本周一,博通今日再涨超9%,报246美元,近两日涨幅超40%。

消息面上,博通透露正与三家大型云客户开发定制AI芯片,预计2027年每个客户将部署100万个AI芯片。与此同时,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博通首席执行官Hock Tan表示,定制AI芯片业务,有望在2027年给公司带来600亿-900亿美元的收入。

ASIC有何投资逻辑?

ASIC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是专为特定领域或功能量身定制的芯片。

从分类上看,半导体大致可以分为标准半导体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标准半导体拥有标准化规格,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就可以应用于任何电子设备。而ASIC则是半导体制造商根据特定产品要求生产的半导体。

因此,ASIC只能应用于特定设计和制造的设备中,执行必要的功能。

举个例子,CPU和GPU就是标准半导体产品,英伟达的AI GPU可以用在各家云服务产商中,但ASIC,如谷歌的TPU,就只能用于自家公司,拿到亚马逊,就没法用了。

因为ASIC很“专一”,只做一件事,所以它就会比CPU、GPU等能做很多件事的芯片在某件事上做的更好,实现更高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因此,博通的CEO Hock Tan曾称:“未来50%的AI Flops(算力)都会是ASIC,甚至CSP(超大规模云计算产商)内部自用100%都将是ASIC”。

从目前来看,谷歌是AI ASIC芯片的先驱,于2015年发布第一代TPU(ASIC)产品,大幅提升AI推理的性能。

除谷歌外,亚马逊有Tranium和 Inferentia、微软有Maia、Meta有MTIA、以及特斯拉的Dojo等。

可以说,科技巨头都在自研芯片,其中,谷歌和Meta都找了博通合作,亚马逊是迈威尔 $迈威尔科技(MRVL)$ 的大客户。

科技巨头之所以要自研芯片,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英伟达的GPU太贵了,而且最新款产品还要排队购买;

二是ASIC芯片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三是科技巨头不想依赖英伟达,希望扶持AMD、博通、迈威尔等公司当二供,掌控自己的命运。

因此,ASIC芯片极具发展前景,博通和迈威尔皆从中受益。

那么问题来了,ASIC的爆发,会挑战英伟达的霸主地位吗?或者,博通有一天会干翻英伟达吗? 英伟达(NVDA)

AI大模型需要先进行大量的训练,而后才能用于推理,比如,自动驾驶大模型的开发人员,需要拿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停车标志图像进行训练,完成后,自动驾驶大模型能够具备自主辨识停车标志的能力,即使是在其从未行驶过的道路上,这就是AI大模型从训练走向推理的过程。

在训练阶段,AI大模型并不固定,需要调整参数,因此,需要用到具备通用性质的GPU。

而当AI大模型成熟后,ASIC芯片将大有可为。

因此,无论是英伟达的CEO Jensen还是AMD的CEO Lisa,都认为ASIC是GPU生态的补充而非竞争者。

Rosenblatt的分析师Hans Mosesmann也曾说,将博通的ASIC和英伟达的GPU进行比较,是一种“苹果vs橘子”式的比较(意指两者存在固有或根本差异,风牛马不相及,无法对比)。

不过,他认为,在未来几年,AI ASIC的增速将超过GPU。

巴克莱同样看好ASIC,认为AI推理计算需求将快速提升,预计其将占通用人工智能总计算需求的70%以上,推理计算的需求甚至可以超过训练计算需求,达到后者的4.5倍。英伟达GPU目前在推理市场中市占率约80%,但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定制化ASIC芯片不断涌现,这一比例有望在2028年下降至50%左右。

由此来看,博通和英伟达都有美好的未来,但不排除,当英伟达的GPU不再供不应求时,公司也会杀入ASIC领域,毕竟,推理(inferencing)实质上是简化版的训练(training)。换句话说,训练是规模更大,算力要求更高,算法更复杂的推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