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微聚焦】青岛:深化政银企合作 强化创新与服务对接

2024-11-28 17:39

近年来,青岛市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为主线,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创新和服务对接,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质效。

  强化金融统筹,深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合作机制。市级层面,建立由农业农村、财政、金融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工作联动、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行业层面,强化政银合作,与1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单位负责同志不定期互访,畅通日常沟通协作机制,研究落实相关工作。部门层面,重点支持主力银行发挥骨干作用,其中支持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完成18项信贷产品实施方案发文。

  强化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一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围绕25条农业产业链,依托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串联上下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推行“龙头企业+供应商+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企业链接小微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靠安全的金融服务,实现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金融机构围绕相关企业,创设不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满足产业链链接主体融资需求。二是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围绕种业等重点行业,设立全国首个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以财政资金股权直投方式支持种业企业发展。三是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围绕涉农主体差异化融资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其中,与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共同推广乡村振兴“琴岛”系列贷,累计投放超90亿元,惠及农户超2.5万户。四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支持农业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其中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开展“党建+信用村”模式。截至9月末,已建成716个信用村,信用村有贷户数超8000户。

强化服务支撑,畅通融资需求和对接机制。一是畅通融资需求服务对接机制。建立项目、企业和小微主体信贷“白名单”服务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涉农主体之间的需求对接、融资监测。会同市委金融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和金融伙伴工作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青岛分行印发《关于做好涉农白名单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为农业科技、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白名单企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按月监测金融机构融资成效。二是推进“信贷直通车”扩面增效。信贷直通车服务对象涵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六大类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服务模式,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三是优化升级“青融通”平台乡村振兴专区。优化升级青岛市企业融资统一平台(青融通)乡村振兴专区,以服务涉农主体融资便利化为目标,支持金融机构基于涉农数据开发信贷模型和产品。

来源:农民日报

(转自:青岛金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