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11-07 11:32
沉寂一周多之后,南向资金打破观望。
毫无疑问,本周增量信息巨大,但是随着日程推进,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反而在下降,更多资金进场打破观望。
多家私募机构表示,无论美国大选谁当选都不太影响投资判断,主导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国内因素,市场机构更看重本周全国人大的会议。
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创下历史次高
11月6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到214.87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额创历史次高。2021年1月18日,南向资金曾净买入229.71亿港元,创历史单日净流入新高。
在此前一个交易日,11月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逼近100亿港元。持续大手笔地南向资金流入,显示在美国大选前后,资金流入港股意愿再度增强,反映近期内地资金对于港股信心正在逐步修复。
此前,伴随美元指数上行,南向资金也出现放缓,上周资金流入放缓更为明显,单周总额仅151.9亿港元,日均流入30.4亿港元,较此前一周的日均流入72.9亿港元明显收缩。此外,EPFR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扩大至3.0亿美元。与此同时,海外被动型资金时隔5周再度转为流出,规模为3.8亿美元。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上周南向资金收缩明显,加上外资基金流出,结果是市场不愿“轻举妄动”,主要股指出现波澜不惊的走势,更是体现出当前市场正在处于预期与政策兑现的某种“弱平衡”。另外,美国大选等重要外部事件尚不明朗。市场密切关注美大选后国内外政策变化。更大的波动可能带来更多刺激的支持,而更少的冲击则对应基本维持现状。
自今年以来,南向资金配置港股比例上升,根据2024年三季度报,国内主动权益基金港股重仓规模为2182.64亿元,环比增加16.41%,重仓港股的第一大行业是资讯科技业。而FOF基金中,相比上季末,FOF 重仓增持份额第一的基金是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重仓增持份额为2亿份,共有12只FOF新增重仓持有。
“接下来的投资中,我们会看好顺周期的港股互联网以及我们认为基本面出色、估值合理的成长股。”百亿私募相聚资本表示,对我们来说,短期交易不是我们所擅长,也不会过度关注的领域,更多还是基于基本面、行业趋势、个股质地,进行投资的选择。基于事件或情绪的交易往往是短期的,未来还是会回到基本面上来。
私募更关注国内政策变化
“无论谁当选都不太影响我们的投资判断,我们短期没有交易这件事情,也不会为此而调整组合。” 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夏俊杰认为,美国大选对中国的影响,我想无需过多的推演和预判,中国的问题始终都更取决于我们自己,我其实更看重本周全国人大的会议。除了化债和发债的规模,提信心、稳消费的政策将是我们更为关注的,耐心等待,答案很快就有了。
摩根大通也发表报告称,与美国大选相比,全国人大会议结果将成为中国金融股表现的更重要驱动力。
明世伙伴基金经理孙勇表示,结合目前市场对国内政策发力的定价程度,和对美国大选的定价程度,我们觉得还是防守反击的思路为最安全的思路。当然A股目前的风险偏好程度较高,我们将择机加大参与阶段性交易的力度,多做适度弯腰捡钱的动作。
上海世诚投资策略报告中认为,美联储降息及会后声明可能会给占全球股市三分之二的美股市场带来扰动,但对于中国风险资产而言或许是个“非事件”(non-event),因为毫无疑问中国股票的决定性因素已经重归内因——我们自己的政策取向及其效果。猜测有多少万亿的财政刺激并无意义,因为具体多少完全“按需而定”,而这个“需”主要是针对现有的“缺”,即财政政策仍将是对应式的(reactive),底线是“安全”。
致顺投资认为,应该看到,主导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国内因素。我们看到了经济重大战略转向已经带来的正向变化,也坚信一揽子稳经济促发展行动终将达成设定的目标。这一认知,将构成我们中期投资框架的底层判断。趋势已经开启,如何审慎、精准地把握好节奏,顺势而为,则是在这场慢牛趋势中更值得期待和比拼的。
清和泉资本表示,市场大幅修复估值后,需要基本面的承接,而基本面的修复目前非常依赖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财政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目前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或者说很大的预期差,这方面在外资和内资的观点上体现的更加突出,外资偏中性,内资偏积极。
“对于后续的财政政策,市场更多的讨论在于总量规模需要有多大,但我们认为支持结构可能更加重要,对于经济的拉动效用可能会更积极。”清和泉资本认为,目前可明确的方向,一是地方政府化债,二是房地产止跌企稳,但不明确的方向是未来会不会大比例的向民生、消费、私企等方面倾斜,我们接下来会翘首以待。
中泰国际认为,短期看来,特朗普上台将再度增加外资对港股的风险溢价,限制估值扩张,长线主动外资对港股将继续持观望态度,而外资占比或美国出口占比较多的股份可能阶段性跑输。资金或更偏好:
1) 内银、电讯、能源等高分红央国企;
2) 香港本地股;
3) 受惠政策扶持的工程机械、电气设备、部分家电及文旅龙头;
4) 与A股表现更具关联性的内险。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