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11-01 23:32
创始人身家跃升至81亿港元。
作者 | 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071 篇原创
本文约 3400 字,阅读时长约 10 分钟
港股年度最大科技 IPO 诞生。
10 月 24 日,地平线机器人(9660.HK)顺利登陆港交所,开盘即大涨 33.58%,收盘时涨幅收窄至 2.76%,报收 4.1 港元 / 股,总市值 534.22 亿港元,募资总额达 54.07 亿港元,成为港股今年最大的科技 IPO。
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也在现场敲钟,其高举臂膀、面带兴奋。兴奋的不止有余凯,还有地平线背后的一众投资人。
地平线作为"智驾芯片"领域的科技龙头企业,可谓汇聚了一众明星股东,既有汽车领域的
比亚迪、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
,还有
高瓴、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和真格基金
等知名投资机构。此次 IPO 的基石投资者更是汇集了
阿里巴巴、百度
、法国达飞集团和 JSC ( 宁波甬宁高芯 SP ) 。此次地平线 IPO,可谓是一场头部企业们共享的资本盛宴。
年入 15 亿,
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 77.9%
智能汽车转型是一个大趋势,正在重塑汽车、出行和道路运输行业,这些市场 2023 年全球规模达 13 万亿美元。得益于近年来快速的技术发展及高涨的消费者需求,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在当今汽车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地平线便是一家提供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自 2019 年起,地平线先后发布了车规级芯片征程 2、征程 3、征程 5 及征程 6,并先后搭载于长安 UNI-T、理想 ONE、荣威 RX5、理想 L8 Pro 等车型上。
截至目前,地平线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已上车27 家主机厂、42 大品牌、290 款车型,地平线征程累计出货量已超 600 万套。
中国十大 OEM(整车厂)如上汽、比亚迪、理想、吉利等等国内头部车企,都是地平线的重要客户。《招股书》显示,地平线是比亚迪最大的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也是理想汽车最大的、最主要的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
为诸多大型汽车厂商提供产品的地平线也拥有较高的市占率。灼识谘询数据显示,2023 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和低阶智驾市场的占有率都排第二,占有率分别为 35.5% 和 21.3%。高阶智驾市场的第一名是英伟达,市场份额为 49%。低阶智驾市场的第一名是 Mobileye,市场份额是 26.6%。
不过,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地平线患有 " 大客户依赖症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下称 " 报告期 "),地平线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总额分别为 2.83 亿元、4.82 亿元、10.67 亿元及 7.27 亿元,分别占收入的 60.7%、53.2%、68.8% 及 77.9%。
"第一,这意味着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主要客户出现订单波动或合作关系变化,都可能对地平线的整体营收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第二,由于依赖大客户,地平线在谈判中可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导致议价能力受限。第三,大客户往往有特定的技术需求和定制化要求,这可能导致地平线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过于依赖特定客户的需求,而忽视了更广泛市场的通用性需求。这种技术依赖可能限制了地平线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张鹏表示。
从目前来看,地平线的各项财务数据表现良好。《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地平线实现营收分别为 4.67 亿元、9.06 亿元、15.52 亿元和 9.35 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毛利率也在不断增长,分别为 70.9%、69.3%、70.5% 和 79%。
三年半亏损 54 亿元,
研发投入 68 亿元
虽然地平线营收逐年增长、毛利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但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21 年 -2023 年,地平线分别产生年内亏损 20.64 亿元、87.2 亿元及 67.39 亿元。今年上半年地平线净亏损 50.98 亿元。
即使剔除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地平线也依然处于亏损,报告期内,地平线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 11.03 亿元、18.91 亿元、16.35 亿元和 8.04 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为 54.33 亿元。
" 对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高收入高毛利高亏损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和危险。机会在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此类公司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关注和支持。危险在于:高收入高亏损可能会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此外,高毛利也可能会吸引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从而加剧市场竞争,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表示。
对于亏损,地平线在《招股书》中解释道,主要是因研发的持续高投入。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地平线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11.44 亿元、18.8 亿元、23.66 亿元和 14.2 亿元,占对应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45%、207.6%、152.5% 和 151.83% 。三年半合计 68.1 亿元。
地平线的研发开支中,位列第一的为雇员福利开支。报告期内,雇员福利开支占到了研发开支总额的 65.7%、62.5%、60.7% 和 59%。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地平线共拥有 1696 名全职研发雇员,占雇员总数的 73.1%。
" 预计未来公司研发费用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计划通过扩大收入规模、维持毛利率水平等来实现收支平衡并实现盈利。" 地平线表示。
除了研发开支外,地平线的销售开支也逐年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 1.35 亿元、3.37 亿元、5.78 亿元和 3.15 亿元,占总收入的 29.1%、37.1%、37.4% 和 33.6% 。
" 我们计划继续投入销售及营销,以推广我们的品牌、加深与现有客户的关系并吸引新客户。因此,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销售及营销开支的绝对金额将会增加。同时,受益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成熟的客户群及规模经济,我们预计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将下降。" 地平线表示。
创始人身家 81 亿港元,
上汽、高瓴等共享资本盛宴
高收入、高毛利、高亏损,作为一个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企业,地平线还是受到了市场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欢迎。
地平线的创始人余凯为国际著名科学家,于 1998 年 7 月、2000 年 6 月获得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并于 2004 年 7 月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余凯在多家国际企业中担任多个关键研发职位,包括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神经计算部门的高级研究科学家、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媒体分析部门主管。在此期间,还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兼职教师。
2012 年,余凯回国进入百度,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2015 年,余凯离开百度,地平线成立。截至目前,余凯持股比例为 15.32%,其余两位创始人黄畅、陶斐雯分别持股 3.45%、1.5%。以今日市值计算,余凯身家已达 81 亿港元。
从成立到现在,地平线的融资几乎没断过。2015 年至今,共经历 11 轮融资,累计融资约 23 亿美元,参与投资的机构股东中,既有汽车领域的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也有风险投资机构、银行,也有互联网公司等。
汽车领域方面,上汽、大众、奇瑞、比亚迪、东风,都是地平线的投资方。其中上汽参与三轮融资,2016 年投资约 670 万美元、2018 年追加投资约 2.3 亿美元、2022 年投资 1000 万美元。IPO前,上汽集团持股 9.06%。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持股 2.38%。
图源:罐头图库
此外,还有比亚迪、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星宇股份、韦尔股份、舜宇光学等都曾参与地平线投资。2024 年 4 月 24 日,地平线发布会现场,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还亲自登台,分享双方之间的合作故事。
投资机构方面,高瓴投资地平线共计 7 轮,包括种子 1 轮、A、A1、A3、B1、C1、C7。IPO 前,高瓴资本管理的 Hill house 持股 4.04。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表示," 从创业第一天起,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博士带领下的地平线就选择了去挑战最前沿且最具难度的事业。高瓴有幸自种子轮起,持续支持地平线的每一步发展,并在关键时刻与公司站在一起,在未来战略、产业链资源、重要客户链接等方面尽所能,协同公司挖掘价值。"
此外,高瓴的张磊还为地平线带来了五源资本的刘芹。红杉中国参与了地平线种子轮及 C 轮融资。IPO 前,红杉资本持股 2.44%。
哪怕是到了 IPO 阶段,地平线依然吃香。招股期间,阿里巴巴、百度、达飞集团和一家宁波国资基金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到约 2.2 亿美元(约 17 亿港元)。
据 36 氪旗下 " 暗涌 Waves" 的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年,投资过地平线的机构加起来超过一百家。其中单单是它的 C 轮,就拿到了几十家的投资,甚至先后分成 10 次左右才完成。这也是中国创业公司此前几乎未有的盛况。
地平线的此次 IPO,也是近些年来,少有的能够将投资机构、汽车厂商、互联网公司等汇聚一堂的企业。不管是地平线,还是诸多投资机构,此次 IPO,无疑都是一场值得狂欢的资本盛宴。
你对汽车智能驾驶的内容怎么看待?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