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10-25 23:33
1、【Nikko Asset Management 20241021】驾驭变革——亚洲股市月度洞察(2024年9月)
亚洲市场的两个主要支撑因素是美联储降息以及中国的政策刺激。
随着市场对中国进一步刺激措施的预期升温,中国市场有望继续上涨。当前的全面反弹是短期推动力,未来仍需关注股票的基本面支持和盈利增长。总体而言,预计国内外资金将加速流入中国股市,推动整个市场上升。
对亚太(除日本外)市场的盈利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到2025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盈利将显著上调,技术行业在盈利增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消费、旅游和整体支出及投资的回升,我们可能会看到市场向利率敏感的行业、消费品公司和运输行业的转移。
2、【DWS Investment 20241018】中国的刺激措施可能不会提振德国的出口
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与中国GDP的关联性在过去五年中逐渐脱钩。原因一: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资本货物、IT和服务等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进口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制造商减少对德国资本货物的依赖。原因二:中国服务业和新经济领域崛起,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向更注重技术和创新的方向转型。
最新的中国刺激计划是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足够的影响,以惠及欧盟出口商呢?不。政府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其财政状况。此外,还有其他措施旨在通过改善社会保障来支持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中国家庭,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总之,欧盟出口商可能仅能从中国的支出计划中获得有限的好处,而中国经济增长与欧盟出口之间的脱钩现象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消失。
3、【Fidelity 20241001】中国股市的飙升能否持续?
中国已经宣布的一些政策变更需要时间才能传导至实体经济和股市,因此这些措施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为股票提供支撑。中国当局展现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这本身就应该提升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
尽管如此,股市的牛市论点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在这些最新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及是否能出现明显的迹象表明经济已经触底。目前的重点转向是否会有更多的货币刺激措施。
尽管最近的市场涨幅相当可观,但与公司盈利相比,中国股市仍然显得便宜。整体来看,股票从极度便宜的水平上升到了不极度便宜的水平。中国股市估值进一步“合理化”取决于中国当局还能推出哪些刺激措施,以及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惠及国内消费者。其他推动因素包括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长,以及11月美国总统大选后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往来难易程度。从长期来看,恢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信心至关重要。
4、【AllianceBernstein 20240927】《新兴市场:股权投资者的五大机会》
中国的长期潜力不可低估。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和长期结构性改革或为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中国推出的九项指导方针鼓励企业向股东进行现金分红。此外,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出口企业和市场份额增长的企业也具备良好的投资机会。相信投资者可以在这三个领域内找到交易价格具吸引力的优质公司。
AI革命贯穿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半导体,同时,掌握了全球90%的先进芯片制造能力,这些芯片为机器学习提供动力。作为亚洲的“硅谷”,中国台湾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通过相对具有吸引力的估值参与AI行业的独特机会。此外,全球AI供应链中的一些重要企业都位于中国台湾,包括测试和测量公司以及基板(substrate)制造商,基板使得先进芯片能够附着在电路板上。AI基础设施的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印度或将填补一个“关键空缺”。新德里最近的举措有改善城际交通、简化官僚程序、改善物理基础设施及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商业效率的提高将对印度经济产生连锁效应,为投资者创造新的机会。同时,强劲的消费者支出支撑印度GDP增长。
韩国障碍减少,价值提升?韩国的政策制定者正通过改善韩国上市公司股东体验来吸引更多投资,包括通过改善公司财务披露来推动股价上涨,同时鼓励股票回购和提高股息。投资者最终将在提升股东价值上看到收益,尤其是在汽车、金融和工业领域。
发展中国家蕴藏大量未被发现的宝藏。新兴市场和非发达市场国家约占全球GDP的一半,同时拥有全球近90%的人口。尽管表现不稳定,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仍快于发达市场国家,而且盈利预期正呈上升趋势。
5、【Schroder 2024Q3】施罗德ISF大中华基金报告
中国最新宣布的刺激措施无疑是有益的,尤其是在提振市场情绪方面。
市场复苏的可持续性或将取决于政策支持的有效性和经济改善的程度。具体而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需要回升,以便经济能够触底。从外部来看,待美国十一月大选后,更友好的中美关系也将有助于使市场维持积极的情绪。
尽管中国股市出现爆炸性反弹,但其估值仍然在合理的区间。市场供需情况有所改善,得益于更多的股票回购、国家支持的机构买入和资本筹集的减少,为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鉴于投资者在中国的头寸较少,如果周期性改善持续下去,肯定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
风险提示:大国博弈风险;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风险。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