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H大浪潮来了!顺丰、恒瑞等A股巨头纷纷赴港上市

2024-10-25 20:47

继美的集团之后,还有一大波A股公司正在赴港上市的路上。

顺丰控股、恒瑞医药、海天味业、龙蟠科技、百利天恒、赤峰黄金……连续多家A股公司正在港股IPO或传出有相关计划,港股市场成为大量龙头企业推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站。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利好等多重推动下,A+H双重上市正在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大势!

顺丰控股拟在港二次上市,或募10亿美元

10月24日,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快递巨头顺丰控股(002352.SZ)计划于下月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预计融资约10亿美元,具体时间可能是11月27日。

据悉,顺丰正与高盛集团、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合作进行股份发售。知情人士表示,审议正在进行中,发行时间和规模等细节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次上市将增强香港IPO市场自9月份以来的积极势头,此前美的集团(0300.HK)、地平线机器人-W(9660.HK)和华润饮料(2460.HK)的募资总额合计已接近60亿美元。

自8月底以来,顺丰控股的A股股价已累计上涨超过20%,截至10月25日收盘的市值达到了2090亿人民币(约2280亿港元)。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顺丰的创始人王卫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估计净资产超过100亿美元。

政策支持之下,A+H逐渐成为大势

彭博还称,其他A股公司也在考虑在香港二次上市,部分原因是事实证明在中国大陆进行配售很难。与此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这种大势形成的重要因素。
10月18日,港交所和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的联合声明》指,市值至少达到100亿港元、港股递表前的两个完整财政年度遵守A股法律法规的合资格A股公司将获得加速审批,两家监管机构各自的监管评估将在30个营业日内完成,比一般申请时间快约10个营业日。

图片

近日据媒体报道,恒瑞医药(600276.SH)就是走在赴港路上的A股巨头之一。该公司据传拟在香港二次上市,募资至少20亿美元,正与投行洽商潜在的IPO事宜,最快可能明年进行。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已有十几家A股公司正在筹备或筹备过赴港实现A+H上市的计划。除前面提到的顺丰控股、恒瑞医药外,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亦曾传出有意赴港IPO,还有多家A股公司已经或曾经在港交所递表。

龙蟠科技(603906.SH, 2465.HK)则已经完成招股,即将于10月底登陆港股市场,募资4.5至7亿港元。

图片

数据显示,除龙蟠科技外,目前已在港股上市的A+H股(含A股的H股)共有143只,合计总市值超过20万亿港元,其港股市场接近6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约16.66%。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目前共有45家“先A后H”公司,平均市值约1393亿港元,在港总募资额约6000亿港元。

图片

A+H上市:双融资平台,国际化桥头堡

由于投资者结构、流动性溢价、行业/规模/股息偏好、衍生品工具、市场制度与监管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无论是“先A后H”、“先H后A”还是“AH同步上市”,A+H双重上市普遍存在估值溢价问题。
作为衡量两地市场估值差异的代表性指标,AH股溢价指数(HSAHP.HI)的最新点位为144,即同一公司在A股的估值平均较港股有约44%的溢价。

即便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往往稍低于A股,但却也难以阻挡源源不断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对于企业而言,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上市所带来的好处不少:
一方面,通过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上市,企业能够搭建内地和香港双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提高融资效率。企业还能利用香港市场更简便和多样的再融资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杠杆率和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化的桥头堡,香港市场的监管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经营;在香港上市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此外,内地支持符合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境外上市备案新规不断提速;香港也在积极进行上市改革,降低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门槛,优化A股公司赴港上市批核流程。在两地证监会的指导下,赴港上市的难度大大降低。

随着A股和港股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化,两地市场变得更加紧密,定价差异也会逐渐收敛。内地资金南下便利度提升,同时海外资金也汇聚于港股市场,对有志于出海或成为全球企业的A股公司来说,赴港上市已是一条必由之路!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