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海国资金融发力锂电回收利用,助力绿色金融

2024-10-20 07:29

近日,海通恒信“恒信讲堂”第14期精彩开讲。本次讲堂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研究为主题,特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张铜柱博士进行分享,汇聚了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大家共同探讨锂电回收利用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展现了对锂电回收利用领域的理解和前沿理念。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渐庞大,动力电池回收具备循环经济理论、环境权理论等法理基础,是践行绿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恒信讲堂”是海通恒信围绕产业发展,倾心打造的高端智库讲座,海通恒信副总经理路阳为讲堂开班致辞。他强调,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环保意识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回收利用问题成为目前市场及经济环节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海通恒信生态环保事业部相关人员对部门锂电池资源化业务发展作了简要介绍。生态环保事业部积极在梯次利用和拆解再生方面进行布局,提炼项目授信核心五要素,是否在白名单中、是否具备稳定货源、是否采用主流工艺技术、团队投资运营经验、资本认可度。目前,生态环保事业部已覆盖15家资源化企业,导入两个项目,预计10月落地投放,2024年投放金额不低于5亿元,2025年计划在锂电池资源化领域实现增量,达到20亿元投放。

张铜柱博士作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工作组秘书长、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报废再生联合主席,具有极高的专业度和权威性。张博士从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背景分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情况、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以及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背景方面,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报废量未来将大幅增长,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既是环保要求,也是对再生资源的补充。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情况方面,上游要解决退役电池来源问题,多元化来源并与整车、电池生产企业绑定;中游要解决梯次和再生的基础稳定性和技术可靠性问题,关注低成本拆解、运动检测和再生利用技术;下游要解决汽车产品和再生产品的客户接受问题,重视再生产品的环境效益。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梯次利用要解决电池价值判断、循环寿命预测、重组和均衡等难点;再生利用以湿法为主,合法和材料修复法有一定缺点。建立施法工艺过程的考核指标,衡量不同司法企业技术路线是否最优。

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陈晓楠总监认为,锂电回收行业在现阶段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锂电回收行业对达成“双碳”目标意义重大。2024年9月23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提出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逆向物流体系等举措,并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陈晓楠总监指出该行业发展潜力大,第一波装机的动力电池将在2023-2030年迎来大规模退役,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退役潮临近,早期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为5-8年,2023年全国停用新能源汽车及产生退役动力电池数量均大幅增长。同时该行业进入壁垒高,技术能力方面,技术路径清晰但难度大,需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探索不同技术路线,提高回收资源成品率;渠道壁垒方面,上游来源决定渠道重要性;且头部企业聚集度高,参与主体分为电池企业、材料企业和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三类,各有优势。

本次“恒信讲堂”立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围绕该领域前沿热点难点问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海通恒信也将在既往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立足租赁本源,以绿色金融为抓手,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产业化转型,推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