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西部地区物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4-10-18 10:32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并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共26个,其中西部地区9个,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多种运输方相互补充的运输体系。随着东部产业向西转移进程有序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西部物流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通道 迎机遇

沿着这条新通道,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特色产品走出深山、走向世界;沿着这条新通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产品快捷进入中国,共享市场红利……

这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

“沿线省(区、市)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全面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引擎。”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王炳南表示。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通道建设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5年来,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

——物流网络迅速拓展。5年来,通道已有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3种物流组织方式,目的地从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个港口,拓展到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平均约5天拓展一个新站点。

——开行规模大幅增长。5年间,班列开行总量超3万列,其中完成“第一个1万列”用时1461天,完成“第二个1万列”用时487天,完成“第三个1万列”仅402天。

——运营质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通道货物品类从80余种增加至1150余种,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小家电、食品等数十个大类;班列、班车已基本实现“去回平衡”。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企业也得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格局。沿着这条新通道,更多要素资源有效流动,带动更多新产业拔节生长,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夯实基础。

在重庆,新通道带动口岸和重点枢纽周边集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等重点企业超过8000家,每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市场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

在贵州,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的联动,破解了当地口岸功能缺失等难题,打造了全国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贵阳国际陆港,开通了中欧(中亚)、中老、黔粤等班车,吸引7个沿海港口在此设立无水港。

在甘肃,陇南市曾因山高谷深,物流不畅,当地优质农产品出口长期受限,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陇南开行班列后,当地中药材、豆制品陆续走向国际市场。

这条全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让更多新机遇在西部开启。

乘班列 通世界

近年来,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国际联运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这一“钢铁血脉”不仅加速了商品的流通,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记者从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前9个月,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12065列,同比增长11.6%。

今年以来,我国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旺盛,陕西、浙江、重庆等地中欧班列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班列经各个口岸进出境。

新疆铁路部门抓住契机,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施精准调度指挥,将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纳入每天生产计划重点,落实“优先取送、优先换装、优先制票、优先编组、优先发车”,扩大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规模,提高中欧班列运行品质和效率。

在阿拉山口站,新疆铁路部门落实中哈铁路部门分级对话制度,加强货物换装作业、接发列车组织等环节的配合,做到有序顺畅接发列车。大力实施95306“数字口岸”“无纸化通关”系统项目和铁路快通等业务,打造智慧口岸,将班列通关时间压缩在5小时以内。

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物流业的高效发展,还推动了其创新发展。以“产地集货+冷链班列”跨境物流模式为例,这一模式在新疆落地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一批重463.5吨的新疆产葡萄在完成乌鲁木齐海关所属乌昌海关属地查检作业后,搭乘首趟乌鲁木齐—曼谷国际冷链专列,从乌鲁木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始发,经云南磨憨口岸出境,最终抵达泰国曼谷。

该模式的实施使得新疆葡萄可以直接在产地完成属地查检和集结发运,通关时间压缩近30%,运输成本压缩近20%。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单次发运的数量和时效,还减少了损耗,使新疆葡萄能更快地进入东南亚市场。

此外,为保障新疆首趟“天山号”冷链班列的顺利发运,乌昌海关设置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对出口葡萄实施“5+2”全天候、分批次检疫。这一举措确保了即到即查、即验即放、快速入库,有效解决了出口葡萄对鲜活性、时效性的较高要求。同时,推广植物检疫、卫生证书等“云签发”模式,主动收集东南亚对进口鲜食葡萄检验认证标准,严把新疆出口葡萄质量关。

优服务 提效能

“偏远地区免费中转,所有中转费用平台承担。”继2022年首创中转集运包邮模式而将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升级为“包邮区”、2023年在新疆地区率先推行免费包邮送货进村服务之后,9月9日,拼多多又针对偏远地区中转订单推出物流中转费减免优惠,商家在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配送商品时产生的物流中转费,将全部由平台承担。

有专家分析,打通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电商+快递+消费者之间“堵点”的关键在于降低物流成本,拼多多此举有助于为众多商家创造一个增量市场。

多位商家也表示,新政策的发布,正在改变此前的发货习惯。多位负责人开始考虑,将新疆等地纳入日常包邮范围,“毕竟平台承担中转二次发货运费,相当于直接让利给了商家,我们每单的快递费用可以减少六到八成。”

近年来,新疆的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23年新疆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累计完成3.0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77.9%,两项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表示,“长期以来,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消费者网购成本很高,一般很难享受到区外商家的包邮服务,只能自付邮费。拼多多率先推出的偏远地区包邮服务让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在消费权益方面享受到与内地消费者一样的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偏远地区网购用户的网络消费的商品选择范围,提升消费体验,进而增强网络消费意愿。”

同时,在一些西部物流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西部物流企业的高效运转。四川陆海云港集团打造了国际化“云港”系物贸科技平台类园区,在四川成都投建“云港物流园(新港)”“天府国际智慧物贸云港(四川跨境公路运输集散中心)”,在海南海口投建海口“海南国际智慧物贸云港”。

在兰州亚一分拣中心,这里不仅投用了高速自动化矩阵、高速窄带分拣系统、环形分拣机,以及不规则物品自动分拣系统,还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六面拍照智能识别相结合的混合读码技术,实现99.9%的分拣准确率,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

近年来,西部地区在物流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调度成为可能。不仅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增强了物流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进一步助力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