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市公司舆情 | 海博思创IPO:研发投入稀少申请科创板!私募融资9亿已经耗尽现金流季节性恶化账面急需上市补血!

2024-10-16 16:0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海博思创IPO:研发投入稀少申请科创板!私募融资9亿已经耗尽现金流季节性恶化账面急需上市补血!还有一屁股未决超亿元烂账

上交所发行审核网站显示,北京海博思创即将于下周在上交所过会。海博思创号称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海博思创2023年6月申请科创板IPO,融资7.8亿,2023年7月就获得了问询,然后2024年4月回复了交易所第二次问询后排上了上市委会议。看起来一切顺利。当光鲜的表面,仔细看IPO说明书,公司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带钱干活,相当于农民工的工程公司,所以没资本家基本玩不转。更严重的是,海博思创在2020年之前其实是个新能源车租赁公司,一屁股烂账到现在都没解决。

IPO说明书显示,海博思创的控制人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共同拥有32.33%股份,二人都就学于加州伯克利,张剑辉是董事长、总经理,徐锐为副总经理具有美国绿卡。按照融资的估值(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4,432,537股融资78,284.16万),如果上市成功,二人的财富将达到6.20亿以上。

此前,2019年12月,张剑辉、钱昊、舒鹏及3名机构股东因资金需求或基金清盘等原因向其他9名机构股东转让股份,且因价格较低触发了对赌协议的反摊薄条款,张剑辉因此向7名机构投资者无偿转让股份进行补偿;IPO问询显示,张剑辉2次转让股份,至少套现了5580万元,要知道,当时公司的主业是现在变成烂账的新能源车租赁。并且,这也不影响公司这次融资中1.5亿用于补流。

IPO说明书显示,海博思创成立以来主要依靠融资,2021年2轮主要融资数十家私募基金投入了9.017亿,但是海博思创花钱的速度比融资更快,截止2024年半年报,海博思创的现金融资已经耗尽。IPO说明书显示,今年上半年现金流出了9个多亿,目前公司的账面上只有2.82亿现金,这些现金还包括了通过银行等的短期借款4.63亿。

(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托普云农IPO前夕疑云密布:

家族控股、大比例分红与“串通投标”风波

据公告,托普云农近日启动申购,申购代码为“301556”,发行价格为14.5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5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5万元。托普云农本次拟募集资金2.86亿元,主要用于智慧农业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智慧农业智能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托普云农在其IPO计划中拟募集资金28,589.77万元,旨在推进智慧农业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智慧农业智能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的发展。然而,在正式提交IPO申请之前,托普云农却进行了两次引人注目的大额分红操作。

具体来说,2019年,托普云农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高达2979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该公司当期的净利润。而在2021年,公司再次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达到3006.12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超过四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托普云农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这些分红几乎全部被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家族所获取。

另一方面,从托普云农的财务数据来看,公司在流动资金方面似乎并不紧缺。2021年至2023年末,托普云农账上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8,182.02万元、31,458.27万元和43,614.76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银行存款。此外,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7,089.32万元、7,070.92万元和3,201.18万元,且均为银行理财产品。截至2023年末,托普云农可自由支配的流动资金约为4.6亿元,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其计划募资的2.8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托普云农上市前突击进行大额分红,且其流动资金并不紧缺,使得其上市募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受到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弘盛时间)

“怡宝”港股IPO:水战残酷

原本给300亿估值的投资机构大概要反水了

日前,国内瓶装水老二华润饮料冲击港股上市有了新进展,根据9月25日港交所公布的聆讯后资料集,华润饮料相当于已经上市“过会”了,距招股、挂牌只差“临门一脚”‌。说华润饮料可能不少人有点迷惑,但它的核心品牌“怡宝”应该都喝过。本次IPO,由美银、中银国际、中信证券、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市场传闻,华润饮料最快或于10月23日香港上市,募资或达8亿美元(约62.4亿港元)。之前华润想要60亿美金,大概420亿人民币的市值,市场差的时候,要价据说一度降低到200亿出头,前段时间港股暴涨,华润也跟着坐地起价,传闻估值涨到了约300亿,直接涨了50%。

不过尴尬的是,刚涨完价,港股就跳水了,原本愿意给300亿买单的投资机构,这时候大概也要反水了。目前,港股农夫山泉市值3582亿港元,PE26倍,康师傅控股683亿港元,PE18.5倍,届时华润饮料上市究竟能给多少倍,是个有趣的谜底。

(财通社)

弘景光电IPO成功过会:

控制人赵治平克莱登大学毕业未披露!3年速成全靠抢了联创电子的影石科技生意,毛利率比同行高得离谱说不清

深交所发行审核网站显示,弘景光电14日成功过会,但是,认为“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但是发审委依旧对影石科技的依赖不放心,要求“请发行人:补充说明影石创新经营发展情况对发行人经营业绩的影响。同时,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

弘景光电严重依赖影石科技的订单。有意思的是,影石科技也在IPO,早就通过了交易所的审核进入注册阶段,只是由于证监会离职成员问题卡壳。而影石科技IPO说明书显示,2020年度弘景光电是第四大供应商,2021年度上半年则不在前五大供应商之列,第一大供应商都是联创电子。弘景光电IPO说明书显示,2021年度不是影石科技前五大客户,而2022年开始投入成为第一大客户。

也就是说2022年开始,弘景光电抢了联创电子的订单。根据弘景光电的说法,是公司和影石科技签订了战略协议,同等条件下采购弘景光电的产品。

离奇的是,弘景光电三年速成,最近多年来,弘景光电的毛利率达到30%左右,而公开数据显示,作为被挖墙角的联创电子的毛利率只有8.67%,即使是老板跳槽的舜宇光学毛利率也只有17%左右。

影石科技目前依然在IPO流程中,弘景光电根据一纸战略协议认定影石科技会永远采用他的产品肯定是不符合基本市场规律的。并且,从毛利看,不是弘景光电不是数据造假就是影石科技有高价采购的嫌疑,从而损害了正在IPO的影石科技投资者的利益。

还有一个好玩的是,虽然本次上市委认为公司符合信息披露要求,但其实本次IPO说明书没有披露控制人赵治平的学历,此前的新三板中,曾经披露赵有美国西海岸大学MBA学位,但此次没有披露,这个大学已经被证是克莱登大学,也就是野鸡大学。在证监会的文件中,多次提到必须要考虑控制人的口碑。

(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裕太微以为老虎不发威证监局怒了:

买回去!

好不容易股价回到发行价,不套现还等着过年?现在有超过2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有大基金持股的行业龙头,也有刚上市满两年的新贵。还有一批曾经风光无限,跌幅超过70%的过程中没有套现,现在开始疯狂套现的。他们到底想干什么?现在有的人不断抢跑套现,证监局怒了,违规卖的,买回去!

裕太微,2023年2月10日上市,发行价92元,最高股价268元,上市时间不到两年。股价第一天就是历史最高位,进入2024年,裕太微的股价长期徘徊在40-50元之间。9月24日,三部委联合新闻发布会后,裕太微的股价开始不断拉升,区间内最高价格拉到90.53元,持股6.21%的第五大股东李海华说要套现不超80万股。

上市不到两年就急不可耐地要套现,他们来A股干什么呢?改善生活?

(尺度商业)

小熊电器营收净利润大降:

压力逐季增加,被券商下调盈利预测

作为小家电领域近些年持续蹿红的知名企业,可爱的小熊标志让消费者对小熊电器(002959.SZ)的识别度较为清晰。不过,小熊电器今年的半年报却呈现了大幅下滑的惨状。众所知周,“小家电”因其便宜的价格、精巧的外观,在宅经济下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不过随着新竞争者不断涌入,曾经火热的细分行业也受到不小冲击。面临业绩增长的压力,小熊电器跨界个护赛道能否给大众带来眼前一亮?

通过半年报观察来看,小熊电器逐步加大了自身的研发投入,同时也相应下调了销售费用。2024年上半年,小熊电器销售费用3.98亿元,同比下滑9.03%;管理费用1.05亿元,同比上升6.55%;研发投入9284.84万元,同比增长35.08%。

拉长时间线看,从2021-2023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53亿元、7.30亿元和8.84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1.30亿元、1.37亿元和1.43亿元。在过去三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均超过当期研发费用的4倍不止。

国联证券指出,小熊电器第二季度净利率同比减少5.5个百分点,主要因管理/研发费用率提升、其他收益下滑(政府补助)、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存货计提跌价);总的来说,受费用及规模等因素拖累,利润率大幅承压。

百果园利润暴跌收入下滑:

加盟店减少88家,销售费用却大幅增长

2024年第四季度已经来临,距百果园此前举办的黄金十年战略发布会已过去九个月的时间。据日前百果园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迎来营收、净利双下滑等情况,公司解释业绩承压受到支持新战略落实增加营销开支、中国整体消费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

2024年上半年营收组成细化来看,百果园大部分收入来自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今年上半年,公司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4.36亿,上年同期为61.17亿,二者占同期营收比例均为97.2%。其余收入来自特许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会员收入及其他收入。

同时,百果园指出,集团主要通过由其自身管理的加盟门店、委托管理的加盟门店及数量有限的自营门店组成的线下门店网络分销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加盟门店的产品销售总收入分别为40.12亿,上年同期为47.32亿,二者占同期营收比例依次为71.7%、75.2%。

百果园表示,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来自2B业务的销售(即直销)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5.48亿增加约30.0%至2024年上半年的7.13亿,抵销来自加盟门店的销售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47.32亿减少约15.2%至2024年上半年的40.12亿。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转自:资本圈大佬)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