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09-21 18:14
9月21日,(第四届)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盐城召开。大会聚集海上风电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代表,围绕漂浮式海上风电行业,就其发展前景、装备技术及开发建设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本届大会由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主办,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具前瞻性的交流平台。永福股份副总工程师宋启明受邀作“海上漂浮式风电吸力锚基础设计及安装”专题演讲,永福股份首席设计师兼副总工程师刘蔚出席会议并作为专家代表现场提问点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海上风电凭借其高容量特性和愈加凸显的竞争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近岸固定式海上风电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漂浮式风电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形式也伴随水深变化,从固定式支撑结构到漂浮式支撑结构进行演变。宋启明表示,“漂浮式风电可以打破作业水深和风电机组固定安装条件的限制,有效拓展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作为一种能够开发更深、更远海上风资源的技术,有助于扩大对海上风资源的利用范围,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施工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宋启明指出,随着技术水平发展与政策的支持,深远海漂浮式风电领域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研究机构和施工单位已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是海洋能源发电领域中全新的“赛道”,永福股份在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进入,凭借吸力锚基础打开局面,并结合实际项目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近年来,永福股份紧跟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拥有吸力桩、吸力锚等关键技术实力和丰富经验,持续定制化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制造施工、运输安装、智能运维等海上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MW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项目为例,永福股份负责吸力锚设计及建造,该项目风电平台排水总重约1.5万吨,相当于中国海军最新055型驱逐舰的排水量,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人”。为将其牢牢吸附在海底,永福股份采用6个吸力锚对浮体进行锚固,通过岩土和结构分析、“悬链线”和“反悬链线”分析、贯入分析和屈曲分析等“高精度”计算分析,“算”出轻量化、高可靠锚体及更优、更稳传力路径。
“永福吸力锚通过锚体的自重和抽吸海水形成的下压力,深深地贯入到海床中,充分利用了表层土的承载能力,让漂浮式风电基础扎根大海。”宋启明介绍,该技术成果已于2023年获得国内首个DNV设计及建造认证,可节省约10%的用钢量,让吸力锚“轻”装上阵,单台吸力锚基础约100t,入土11m,承载能力在12000kN以上,保障漂浮式平台在海上能应对17级台风。在施工安装方面,永福股份在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中,负责9套吸力锚系统沉贯安装工作。永福股份采取布放波流监测设备提前预警的方式,有效降低波流对船舶及施工作业干扰程度,并采用观察型ROV(水下机器人)实施水下全程监控,实时把控项目进度。根据应急预案灵活处理,针对性采用带载贯入法、倾斜纠偏法、反向方位控制法等举措,大大提高了吸力锚贯入过程中的精度控制和作业效率。永福股份可充分发挥海上风电优异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EPCI专业化精益管理。分享尾声宋启明总结,永福吸力锚方案具备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基础可回收、绿色可持续等特点。“与传统的固定式基础相比,海上风电基础越来越多采用吸力锚结构作为锚固基础,是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的首选。”
潮起扬帆,共赴深蓝。在全球绿色发展大势下,永福期待与更多产业链伙伴共同延拓蓝海技术价值,在深远海关键技术中不断突破创新,加强固定式、漂浮式在更深海域的成果转换,持续推进海上风电跨产业融合发展!
— END—供稿 丨朱升冬(能源研究与创新中心)
技术质量部
编辑 丨许欣驰
出品 丨市场商务部品牌中心 推送 丨总708期 2024年第100期(永福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