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赴港上市 能否助力美的集团穿越行业周期?

2024-09-08 14:10

作者:李   捷

制图:乔寒云

历时一年,两次递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赴港IPO进程传来新进展。

日前,港交所披露美的集团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并被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接下来将进入紧锣密鼓的路演和定价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在港上市,美的集团将成为继海尔智家后,第二家同时在“A+H”两地上市的白色家电(通常指家庭中的大型电器)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港交所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共25家公司完成IPO进程,期内募资金额最高的茶百道为25.86亿港元。根据此前招股书披露,美的集团超1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或将成为今年港股最大的IPO项目。因而备受关注。

前不久,美的集团刚刚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总收入达到2172.74亿元至2181亿元,同比增长10.8%至10.3%;归母净利润为208.04亿元,同比增长14.11%。此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美的集团的货币资金为1019.5亿元人民币。

从数据来看,营收利润双双增长,业绩表现可圈可点;货币资金充足并“不差钱”,但是美的集团却先后在2023年10月和2024年4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积极寻求港股上市的背后又蕴藏了什么样的动机?

01 意欲何为?寻找第二增长引擎

打开美的集团官网,映入眼帘的是一只机械手臂在激光中镌刻出“Humanizing Technology”的字样……满满的科技感,击碎了刻板印象中家电企业的形象画面:由空调、冰箱等各类家电安置出的居家场景。

事实上,美的集团也早已摘除单纯的“家电企业”标签。这样的改变,也体现在招股书中,美的集团的官方介绍为“我们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集团”。业务分成智能家居业务和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其中,智能家居业务主要包括各式各样的家电产品,包含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及其他家电;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其他业务。

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长5%的背景下,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9606亿元,同比增长6.2%;累计出口金额3479亿元,同比增长18.3%;国内白色家电零售市场规模达到2319亿元,同比下滑7%。

一位消费领域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尽管中国家电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仍保持了增长态势,但从增长的速度来看还是呈现出内销承压、出口增长的整体态势。

显然,美的集团也有同样的考虑。2024年1月举行的美的集团经营管理年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全球突破是当下最核心的战略之一,要在海外市场构建第二个主场,坚定自主品牌优先战略。

实际上,受到消费市场大环境降级等因素影响,身为行业龙头的美的集团也早已经感受到寒意。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美的集团市值首度突破6000亿元,2021年2月,美的集团市值一度突破7500亿元,但在此后一路震荡下挫,目前市值维持在4402亿元,较巅峰时期市值缩水41%。

“国内家电业务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日益接近天花板,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是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上述人士称,对于美的这样走出去的企业而言,选择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港股,能够收获更高的国际曝光度,有望更大力度吸引全球投资者。

很显然,将“出海”作为眼前最重要的战略选择,那就要为海外业务提供更多发展的机制保障。而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美的集团赴港上市最根本的原因是港股具备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02 高枕无忧?海外业务利润增速被反超

根据公开资料,早在10年前,美的集团就已经有超过400亿元收入来自海外,此后美的集团海外营收逐年上涨。据美的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3433.61亿元、3457.09亿元、3737.1亿元;其中,中国内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营收,分别为1376.54亿元、1426.45亿元、1509.06亿元。可以看到,海外收入均占当年总营收的40%以上。

招股书中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算,美的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按销量计市场份额为7.9%。公司的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产品的销量均位居全球前三名,市场份额分别为21.1%、12.5%、7.7%,其中,美的在家用空调和厨电及其他家电领域位居榜首。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同样出海打拼的国内白电企业海尔智家,在一些数据的表现上展示出更强的韧性。根据海尔智家业绩数据,2014上半年海外收入为708.24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50%,同比增长3.7%。尽管从收入规模上低于美的集团的910.8亿元,增速低于美的集团的13.09%,但海外收入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却高于美的集团的41.92%。也就是说,海外市场对海尔智家的盈利贡献更为显著。

同时,海尔智家在2024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16.3%,这一增速高于美的集团的14.11%。事实上,通过查阅过往年报数据,可以发现海尔智家自2019年到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尤其是进入2020年后,海外营业收入每年都以百亿速度在增长。在可对比的年份,海尔智家的海外业务增长速度均高于美的集团。

可见,海外市场除了广阔的蓝海,竞争也无处不在。美的集团也一直在想办法提高自身出海的成效。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方面,美的集团一直没有止步。先后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收并购活动,其中包括收购了日本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意大利商用空调企业Clivet、德国库卡(KUKA)以及埃及Miraco、美国Eureka等众多海外家电企业的部分股权。值得注意的是,东芝家电(TLSC)于收购完成后约三年内实现扭亏为盈,这也体现了美的全球业务整合与全球品牌经营的能力。

此外,据美的集团披露,公司在全球拥有21个海外生产基地,产品已出口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海外市场已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拥有约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在东南亚有9000多家零售商已加入海外销售平台,美的还有超过3万名海外员工。

03 底气何在?构筑技术专利护城河

根据招股书,美的集团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制造体系的持续建设及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完善全球销售渠道和网络,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补充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等。

另据之前发布的公告,美的集团拟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10%。按照其在A股4600亿元左右的总市值计算,其融资规模可达数百亿人民币。

美的集团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一直下足了功夫,招股书中显示致力于构建全球化且具竞争力的研发体系。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23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非生产员工人数超过一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美的集团已在11个国家建立了33个研发中心,其中17个研发中心位于海外。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超过140亿元。

在美的集团最新的半年业绩报告中,亦提到在从事核心技术研究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专利保护,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族持有企业之一,根据美国IFI2024年1月发布的“2023 Global 250: The World's Largest Patent Holders”,美的专利族持有量位列全球第八。 2024年上半年,美的新增授权专利超过5000件;截至2024 年6月,美的的全球专利申请超过10万件,专利授权维持量超过8.5万件,美的持续推进专利质量提升工作,在历次中国专利奖评选中累计获奖数超过130项,其中金奖6项、银奖12项。

如此看来,大规模的技术专利不仅是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极有可能为美的集团未来发展构筑起专业的护城河。

尽管目前智能家电业务仍然占据美的集团总收入的基本盘,但根据招股书透露,公司旗下的库卡集团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2023年重载机器人销量和收入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18.6%及17.9%。

这似乎透露出美的集团在寻求第二增长引擎之外的新路径。“从体量上来看,美的集团在机器人与自动化行业是可以立足的,美的集团是传统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应用场景,可以说从研发到制造,已经形成一条比较成熟的链条。”科技领域产业专家陈昌成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需要关注的是,机器人产业偏硬件,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玩法在软件,这对于偏硬件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对于整个制造业都是利好。美的集团进入该行业时间尚短,未来如何进一步形成竞争优势,是接下来要考虑的事。

(转自:中时财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