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09-03 14:20
【今日惊喜:微信终于给这个小号开通留言功能了:)】
顺着YouTube的传记,翻出来写雷石东的《内容之王》。雷石东是传奇的美国企业家和媒体大亨,他掌握的公司维亚康姆,旗下有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MTV音乐频道和派拉蒙影业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这个有点傲慢的书名其实来自于雷石东为维亚康姆制定的战略:内容为王。
1.
雷石东的一生颇为传奇。出生于1923年的雷石东是犹太移民的儿子,父亲做过夜总会老板和酒类批发商,跟黑社会有关联。雷石东的父亲后来进入了汽车电影院行业,这也是雷石东跟电影行业接触的开始。
雷石东走的是典型的美国精英路线,大学读哈佛,毕业后进了美国司法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家族企业工作。这家公司后来被更名为全美娱乐。
雷石东在全美娱乐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跟包括派拉蒙在内的电影公司讨论能拿到什么电影在汽车影院放映,是不是能跟院线同步上映等。尽管雷石东当时的工作是跟电影公司斗争,但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电影大亨。
他说:“有时候,真希望我们是它们,它们是我们。”
1979年,雷石东56岁时,经历了一次大火中死里逃生。雷石东住的酒店发生严重火灾,来不及撤离,他把身体挂在窗外逃过一劫。但是大火把他的手腕烧焦到可以看到骨头,送到医院发现身体的烧伤面积也超过了45%。
大难不死之后,雷石东的人生开挂了。在此之前,雷石东只不过是一个有钱人;在此之后,他成为真正的巨头。
劫后余生不久,他去女朋友德尔萨家看她。他们俩一起讨论未来,他看到自己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将余生用来经营连锁影院,二是去开拓规模更大、发展更好的事业。雷石东选择了第二条路。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他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当时他手上的伤口还没好,“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琴键上全是血。”
2.
除了家族生意,雷石东利用自己对电影公司的了解在资本市场上买股票。1981年时,雷石东持有了近10%的哥伦比亚影业的股份。到1982年1月可口可乐收购哥伦比亚影业时,雷石东持有的股票价值达到4800万美元。那一年也是雷石东第一次出现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316位——在这个榜单上,雷石东最高时排到了第三位。
1987年,雷石东掌舵的家族企业全美娱乐买下了收入超过自己4倍的维亚康姆。这让他在63岁时突然成了传媒大亨。维亚康姆当时握有美国流行文化的代表MTV音乐电视。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雷石东说:“这可能会让我多活十年。”
随着维亚康姆股价的上涨,雷石东的身价也暴增。1989年,《福布斯》杂志把他列为美国第三富有的人。
这时候,66岁的雷石东仍然保持着创业家本色。他说:“我们在维亚康姆以命相搏,两年过后,财富增长了4倍。但有了这些钱也真是搞笑。我甚至比以前更拼命工作,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而我依然住在自己35年前买的房子里。”
“内容为王”这四个字也是雷石东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当时雷石东要面对的是美国有线电视之王约翰·马龙的竞争。约翰·马龙最高时控制了美国有线电视市场份额的20%,被称为能决定美国人看什么的人。
雷石东则说,在内容与发行的战斗中,创意产品总是占据上风。这就是“内容为王”。
然后,在雷石东70岁的时候,他又收购了电影公司派拉蒙。当时跟他竞标的对手包括电视行业的对手约翰·马龙,以及美国娱乐行业传奇人物巴里·迪勒。巴里·迪勒在维亚康姆决定收购派拉蒙的8天之后,给雷石东送来了一份他提交的竞标书的副本,同时还附了一张便条说希望不会影响他们的友谊。
赢家当然是雷石东。
在派拉蒙,雷石东也展现出了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力。收购没多久,他跟派拉蒙的人提到当时一个不被看好的项目,说这个项目会改变一切,“这会是一部了不起的大片。”
这部电影名字叫《阿甘正传》。
预算5500万美元的《阿甘正传》拿下了6.6亿美元的票房和六项奥斯卡,开创了派拉蒙的黄金十年,其间派拉蒙推出的作品包括《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碟中谍》等。
1999年9月7日,维亚康姆宣布以373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是20世纪最大的媒体公司合并案,合并后的公司是仅次于时代华纳的全球第二大媒体公司。
这一年,雷石东76岁。
从63岁起,在其他人已经退休的年龄,雷石东开始大杀四方,把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有钱人,变成了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巨头之一。
3.
不过,真正让记者和商业作家们浓墨重彩的,反而是这之后的故事。走上人生巅峰的雷石东变成了一个让人们窃窃私语议论着的怪人。这样的悲剧其实在之前的商业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比如历史上最伟大的商人之一福特,或者美国航天业和电影业的先驱休斯。
1999年维亚康姆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购案发生时,投资人看重的最重要的好处之一是,并购案带给维亚康姆一个杰出的CEO继承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CEO,56岁的卡尔马津。后者既有创业精神,又熟悉媒体和广告业。
所有人都低估了雷石东对于权力的掌控欲和对自己的自信。
76岁的雷石东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有个接班人。他认为自己状态极佳。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跑步机上跑5公里,或者打打网球;他精准控制自己的饮食,午餐只有一块晒干的咸牛肉,不吃糖和甜品。他接受采访时说:“我就是那种不想死的人。”
所以,接班人会是公司权力斗争中最先出局的人。
卡尔马津在2004年6月时宣布辞职。他再也受不了雷石东的各种羞辱了。
与此同时,雷石东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怪异:厨师没有按他的偏好烹制牛排,他会直接把牛排扔到房间另一头;他因为粗暴无礼对待服务员被纽约两家餐厅禁止入内;还有次在公务机里,当他知道飞机上的火鸡腿不是来自比弗利山庄地标级的熟食店之后,直接把火鸡腿朝一名空乘人员头上砸过去。
雷石东无所忌惮,也没有什么能约束他。哪怕是时间。
2004年,雷石东说:我的生命数据相当于一个20岁的男人。
2009年,雷石东对主持人拉里·金说:我就喜欢现在这个状态。
他开始撰写一本回忆录,名叫《如何长生不老》。
在这个过程中,维亚康姆也在面对巨大挑战。MTV在竞购MySpace上输给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公司也曾经想过要买facebook,结果当然失败了。
维亚康姆一再跟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擦肩而过。
然后还有金融危机。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之后,股市暴跌。雷石东的全美娱乐被迫抛售2.33亿美元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维亚康姆公司股权,以偿还公司债务。
他离了两次婚,跟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闹翻。“雷石东的帝国众叛亲离,他又成了孤家寡人。”
4.
成为“孤家寡人”后,他的怪异变本加厉。雷石东开始在自己的豪宅深居简出,即使是家人和公司CEO也很难见到他。
他是这个庞大媒体集团的皇帝,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人自然也拥有最大的权力,能够决定谁是他庞大财产的法定继承人,并在遗嘱的财产分配中占据一席之地。
长达五年左右的时间,最接近他的人是作为雷石东“医疗保健代理人”的两个女朋友西德尼和曼努埃拉。
2010年秋,39岁的西德尼遇见了87岁的雷石东,2011年,两人开始同居。2013年初,雷石东快要90岁的时候,曾跟他恋爱过的曼努埃拉也搬进了雷石东的豪宅。在雷石东的遗嘱中,她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1500万美元。
后来当雷石东的女儿莎莉开始争夺父亲和公司的控制权时,更多关于雷石东晚年生活的细节在法庭和媒体上被暴露出来。
比如:律师称西德尼和曼努埃拉彻查了雷石东豪宅中的所有雇员,解雇了长期服务的老员工,甚至雷石东长期私人医生也不例外,取而代之的是雇佣了新人,请了新医生。当然,这是不是雷石东本人的意愿,各执一词。
再比如:律师称,两个女人拦截雷石东家人的电话,禁止他们来探访雷石东,然后告诉雷石东,他们恨他,所以连个电话也不打,并且不来看望他。
后来,当2015年女朋友之一曼努埃拉被雷石东赶出豪宅之后,她又爆出了更多的料。她向法院提出,雷石东在把她从遗嘱中除名时,精神并不健全,她要求一名独立医生对雷石东的心智能力进行测试。
“心智能力测试”这个短语在雷石东的晚年反复出现。所有认为自己受到不利对待的人,都认为老人已经失去了健全的心智能力,因此是被人操纵。
她的爆料里还充斥了各种雷石东私人生活的细节,刻画出一位老人,“整天晕头转向,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旁人,尽管如此,还是每天沉迷于吃牛排和性生活。”
而且,她还宣称雷石东“根本无法跟上电影或电视节目剧情的发展,也无法进行稍微长一点的交谈。”维亚康姆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长写不了东西,也谈不了话,“只能对特定导向的问题哼哼唧唧地进行回应。”这下子媒体和投资人全都炸了。
最后是雷石东的女儿莎莉赢下了这场争夺战。2015年秋天,莎莉成功驱逐了雷石东的两个女伴,她称之为“父亲的小荡妇”,代价是雷石东已经分给她们1.5亿美元。
接着莎莉又驱逐了她们的同盟,维亚康姆总裁道曼。道曼一度会在只剩20分钟车程的时候,才宣布自己要拜访雷石东,为的就是不让住在另一个城市的莎莉有时间乘飞机赶过来。
5.
雷石东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2020年结束。他在97岁时去世,并未能实现他永生不死的愿望。
他一度是美国最了不起的商人之一,一位他们家族的朋友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雷石东不是犹太人,他早就当上美国总统了。
他曾经极度有创业精神,在70岁的时候仍然能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对奢侈品和挥霍的生活方式始终无感,只是在晚年才萌生了对豪宅的兴趣。
除了“内容为王”之外,雷石东的名言还包括“维亚康姆就是我”——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的商业版。
结果是,他的控制欲和膨胀的自我在晚年给他自己、家人和公司都带来了灾难。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最危险的时刻,正是拥有绝对掌控力的大佬年迈而不自知时。而且,这也是对他和身边人最危险的时刻。
真是让人感慨。就好像通用汽车总裁斯诺评价老年亨利·福特:一代大师,却迷失了自我。
(转自:李翔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