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利润至上成为新风尚 越来越多CFO晋升CEO

2024-08-19 16:45

铜矿商Freeport-McMoRan Inc.在疫情期间采取的策略被一位分析师称作是“极端紧缩”,其首席财务官(CFO)凯瑟琳·夸克(Kathleen Quirk)帮助公司将资本支出缩减了近30%。在杜邦(DuPont),CFO洛里·科吉(Lori Koch)被董事会委以重任,要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并“重建运营纪律”。在Sharpie和Elmer’s胶水的生产商Newell Brands Inc.,作为CFO的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大幅缩减产品种类,以降低成本。

过去18个月中,他们都晋升为各自公司的一把手,成为美国企业界由财务主管来当家这一趋势的缩影。根据高管调查公司Crist Kolder Associates的资料,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或财富500强企业中,2023年有8.4%的公司将具有CFO任职经历的人晋升为首席执行官(CEO),这个比例创下纪录高位,明显高于2013年的5.8%。

可以称之为财务人员的逆袭。猎头表示,各行各业财务人员都非常抢手。就算CFO没能晋升到最高职位,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不断提高。最近备受瞩目的一个例证来自Alphabet Inc.的露丝·波拉特(Ruth Porat)。当她2015年加入该公司担任CFO时,谷歌员工称她为“无情的露丝”,抱怨说,她要求这家无拘无束的科技巨头加强纪律和专注度将扼杀企业文化。但Alphabet2023年将她提拔为总裁兼首席投资官,可见她在任内已经大大巩固了权力。

CFO们声名鹊起部分是因为,在世界动荡不安之际,他们被视为沉稳、能够规避风险的领导者。在不确定时期,董事会默认会选择一位稳重(甚至被有些人认为乏味)的掌舵人。既要管理监管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市场波动和利率上升等复杂问题,还要知道如何熟练地和华尔街沟通这些问题,这恰好是CFO的强项。“这绝对能够反映人们当前对全球经济的看法。”CEO领导力顾问泰·威金斯(Ty Wiggins)说。

但更重要的是,CFO晋升到CEO的趋势反映出美国企业界目前普遍面临的要务,主要是削减开支和金融工程多元化问题。各家公司都在回购创纪录规模的股票,苹果(Apple Inc.) 5月公布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计划。Alphabet、亚马逊(Amazon.com)和微软(Microsoft)等公司的裁员促成了创纪录的利润增长。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则在Meta Platforms Inc.开启“效率之年”,实施裁员和降本措施,目前已经在整个商界蔚然成风。

过去,正是这种专注于利润、而非增长的心态阻止了CFO在职业阶梯上的晋升。但现在强调利润已经成为新的风尚,CFO们也备受青睐。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时隔14年的两篇文章标题最能体现这种情绪上的转变:2010年的文章是“为什么很少有CFO当上CEO?”(文中给出的答案是:他们的技能组合不匹配CEO的职位。)而2024年3月的文章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CFO升任CEO?”(他们的职权范围已经扩大,实际上已经成为公司里的二把手。)

但有数据显示,让财务出身的人员管理整个公司并不总是卓有成效。根据高管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 2023年的一项研究,在四种常见的CEO晋升路径中,从股东价值提升来看,由CFO升任的CEO取得超常表现的可能性最小。报告发现,过去20年中,由CFO转任CEO的高管中,只有8%带领公司迈入前四分之一的行列,衡量指标是CEO任期内股东回报总额与市场上其他公司相对照的排名。此前担任部门CEO、首席运营官或破格提拔的高管(从公司内部跨两级或以上)则更有可能取得突出成绩。而且,在CEO职位上大放异彩的CFO往往具有管理某条业务线的职业经历。

业绩落后可能是人性使然。人们更关注和擅长的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对财务主管来说,最看中的当然是盈利能力。“作为CFO,他们需要严格规范纪律,让CEO来侧重实现增长,”开展这项研究的Spencer Stuart顾问克劳迪厄斯·希尔布兰德(Claudius Hildebrand)说。所以当CFO升任CEO之后,“观念上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要认识到,公司不能通过省钱来繁荣发展。有些时候需要注意削减成本不能太过分了。”

随着时间推移,CFO出身的CEO会调整策略。但到那时候,可能损害已经形成:希尔布兰德说,根据他的研究,由于CFO就任CEO的前几年业务增长率较低,公司可能会面临近1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

不过该研究还指出,“数据并不能决定命运。”很多CFO确实成功地运营着公司,希尔布兰德也不是说他们不应担任CEO。他只是提醒说,CFO出身的CEO以及选择他们的董事会可能应当留意与这份职业经历伴随而来的挑战,也就是研究中所称的“财务保守主义”。

“那些成功转型为CEO的CFO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作出改变,”希尔布兰德说,“而那些不能适应的人往往会面临业绩不佳的风险。”

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董事会了解到这一信息,并赋予CFO更多责任,让他们在运营部门轮岗,从而为将来成为最高管理者的做好准备。例如,Target Corp.2024年早些时候让CFO改任首席运营官(COO),而2023年梅西百货(Macy’s Inc.)将CFO的职责扩大,把COO的职责涵盖在内。

不过,当CFO升迁是因为董事会将削减成本作为首要任务时,公司面临的风险就更大了。效率至上的观念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占据主导,这很容易促使人们走捷径,造成灾难性后果。

没有比波音(Boeing Co.)更恰当的案例了。“这是一个典型例证,反映了减支派接管公司后会出现的情况,”美敦力(Medtronic)前CEO、现哈佛商学院高级研究员比尔·乔治(Bill George)表示,“波音曾有四位财务导向的CEO来管理公司,现在它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世纪90年代中期,波音收购了McDonnell Douglas,随后由一系列前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高管担任CEO。从那时起,波音逐渐由一家工程师管理的公司转型为一家由会计师领导的公司。他们全都践行了从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以数字为导向的策略:削减成本、外包业务、裁员和回购股票。

到21世纪前十年,波音不仅把大部分飞机生产业务外包,甚至还把部分设计工作也外包了出去。

这种被称为“轻资本”的制造业模式让股东获得回报:据《财富》杂志报道,2014至2020年间,波音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几乎是商用飞机研发费用的三倍。批评人士称,这种不懈追求盈利、而忽略质量的做法在2018和2019年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两架波音737 Max飞机坠毁造成346人丧生。从那时起,制造缺陷就一直困扰着波音。

2004年接受《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采访时,时任波音CEO哈里·斯通西弗(Harry Stonecipher)就把话挑明了:“人们说我改变了波音的文化,这正是我们的目的,要让它像企业一样运营,而不是作为伟大的工程公司来运营。它是一家伟大的工程公司不假,但人们投资公司是为了赚钱。”

让财务人员掌管公司的风险正在于此。公司可能会突然忘记它的根本职责是生产优质产品、而不仅仅是盈利。效率至上的观念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占据主导,这很容易促使人们走捷径,造成灾难性后果。

总之 2023年有8.4%的公司将具有CFO任职经历的人晋升为CEO,这个比例创下纪录高位,明显高于2013年的5.8%。就算CFO没能晋升到最高职位,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不断提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