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07-22 11:22
在我的浴室里,有一瓶我每天用来护脸的蜗牛粘液精华。这个东西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奇怪。韩国美妆品牌COSRX将蜗牛粘液制成广受好评的护肤精华。多年来,这种产品一直受到美国护肤达人的热捧,直到2023年又蹿红。但奇怪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所用的产品是真是假。
蜗牛粘液在网上爆火导致需求激增。虽然COSRX尽力增加生产和销售来保证正品库存,但仍然有大量赝品充斥市场,它们的包装高度相似,都声称是正品。2023年下半年,我曾两次在亚马逊(Amazon)购买蜗牛粘液精华,当时我这个忠实用户还不知道的是,品牌已经提醒公众留意亚马逊和TikTok Shop等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这些平台允许第三方卖家自行维护库存并上架产品。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颇有些懊恼:在现实层面,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脸上抹了些什么;从哲学意义上来看,如果我连真假都不能分辨,那么这种产品究竟对我有什么用处呢?这也是一种经典的现代商业体验:我买了一种熟悉的产品,由知名品牌生产,来自全球最具实力的零售商。但这家零售商称,它在2023年耗资逾10亿美元来避免消费者买到假货。但假货还是流入消费者手中。
最终,蜗牛粘液出人意料地成为光怪陆离的网购世界的导览。和当今世界的典型情况一样,我的旅程始于这种产品在TikTok上的迅速走红。蜗牛粘液曾经在网络上风靡一时,但没有哪个平台可以媲美TikTok的传播速度,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捧出一款全球畅销商品。无论是Selena Gomez美妆产品线的腮红、粉色的厨房清洁黏胶、还是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美发工具,都是这样的路数,现在又轮到COSRX的精华液,它的全称为高效蜗牛96黏蛋白能量精华(Advanced Snail 96 Mucin Power Essence)。这种透明、水状的粘稠液体售价25美元,2023年成为亚马逊最畅销的美容产品,最后在亚马逊和TikTok Shop上都销售一空。到5月份该品牌终于能够在亚马逊补货时,还发布了一篇新闻长稿来庆祝。
对大多数产品来说,在网上火起来之后,用不了多久现有库存就会耗尽,这时投机分子就会出现。过去,这通常指的是倒卖者——人们按零售价扫货,然后在eBay、Poshmark或StockX等二手平台大幅加价出售库存。虽然蜗牛粘液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但这种相对便宜的商品也遭遇了更新奇的手段。造假者注意到这种产品,然后亚马逊、TikTok Shop等平台上就会假货泛滥,售价低至9美元。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极低的价格意味着你看到的是冒牌货。但在大型市场平台,价格根据某种不透明的算法逻辑波动——这种“动态”定价在零售商中愈发普遍。所以这究竟是假货,还是大减价促销?
假货一直是奢侈品行业面临的问题,高价、利润率丰厚和庞大的市场使得造假有利可图。对于价格较低的产品来说,以往造假并没有那么划算。现在亚马逊、TikTok Shop等市场平台向第三方制造商和销售商提供大量的数据,主要是向他们提示抓住产品病毒式营销初期的最佳时机。TikTok网红不单单是告诉大众买些什么,还在告诉消费品制造业应该生产什么、卖家应该上架销售什么。
合法零售商上架的产品可能是假货,当它们被卷入网上万花筒式的体系后,在其中穿行的难度就变得更大。联合营销允许互联网用户因推销商品而获得返现,早在几十年前就是销售商鼓励别人链接到其网站的一种方式。如今,这种制度又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TikTok和Instagram上年轻网红以及诸多大型媒体公司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当产品像COSRX的蜗牛粘液精华一样病毒式传播时,几乎所有人都纵身加入这场搜索引擎上的淘金潮,组合出当下流行、与联盟链接的产品推荐清单,听起来像是很多人亲身体验后的建议,但有时候其实只是其他线上评论的集合。在某些情况下,像科技网站Futurism最近调查发现的那样,Miami Herald和USA Today等大型出版物似乎甚至在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购买建议。(在本报道发表前,Miami Herald的母公司McClatchy称已经结束了与一家AI公司的合作;USA Today 的母公司Gannett没有回应彭博《商业周刊》,但对Futurism称,这些内容是“套利营销举措”。)
寻找名牌商品优惠的消费者一直都知道,假冒商品到处都是,因此已经形成了一套鉴别方法:数出皮质标签上的针脚,仔细检查拉链上的标识,查阅过去几季的众包色彩目录。现在每个人成了鉴定官,无论是Stanley水杯还是儿童的汽车安全座椅。品牌和零售商也展开反击:COSRX试图传播信息,介绍如何区别蜗牛精华的正品和赝品。TikTok Shop于2023年开始运营,拥有数十万卖家,假货问题几乎一开始就存在。该公司称,每年屏蔽或移除数百万疑似假冒商品。而亚马逊还在像打地鼠一样逐个处理。(亚马逊称,它将“存疑的商品”下架处理;TikTok拒绝专门就COSRX蜗牛精华置评。)不过,有时候假冒产品的链接并没有提示;卖家使用正品图片,或是通常把可能暴露问题的一两处微小细节模糊处理。
最后,或许大部分参与方都没有动力来根除假货。无论产品来自哪里,市场平台都能够向卖家收取费用。网红和推销人员需要发布链接来获得佣金。然后,在这种病毒式商业体系下又出现了另一方参与者:TikTok和YouTube上像Nancy Drews这样的打假账号。网购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狂热,在这里,无论是骗子还是侦探,都能获得回报。
总之 对大多数产品来说,在网上火起来之后,用不了多久现有库存就会耗尽。造假者注意到这种产品,然后亚马逊、TikTok Shop等平台上就会假货泛滥。寻找名牌商品优惠的消费者因此掌握了一套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