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有点尴尬了:离开高溢价率,拥抱低溢价率?

2024-07-09 17:33

1

过去的一周,我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情绪里。

我成功地预判到了亚马逊、特斯拉的补涨,以及纳斯达克100指数会涨过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

没想到的是,虽然预判到了英伟达、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纳指科技ETF(159509)的回落,我却没有想到它们后半程的表现那么顽强。

归功于监管层通过券商公告、发送短信预警、在投资者委托下单时弹出对话框时预警,纳指科技ETF(159509)的价格、溢价率确实下去了最大幅度8个百分点,但是随着英伟达、该指数的上涨,净值和价格又回升了。

但是,我依然不打算更改原来的主观观点,坚持认为:后面一段时间,纳斯达克100指数将好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

1、市值过3万亿美元的英伟达,走势以调整态势为主;

2、特斯拉、亚马逊,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涨幅较少,而公司基本面不错,后续有补涨需求;它们在100指数里,却不在科技市值加权指数里。

3、美联储大概率在9月份降息,在假设降息前后公司经营基本面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中市值、小市值的科技、消费类公司股票更受益于流动性的改善。

我今天对多支跟踪纳斯达克市场不同指数的国内QDII ETF,进行了深度剖析、横向比较。

它们在对大科技公司配置的权重、权益仓位占比、基金资产净值、日均成交额(流动性)、管理费和托管费等多个指标上略有差异。

但是,由于国内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对不同ETF的了解、追捧的力度也完全不一样,这就导致明明2支ETF的综合指标差异不大,溢价率的差别却达到了5-15%的夸张程度。

以前,我纠结于ETF的成分股配置、权益仓位占比、管理费和托管费、基金资产净值和流动性,不在乎不同ETF在二级市场交易出来价格的溢价率差异。

现如今,基本面非常接近的ETF,竟然待遇悬殊。投资者总是厚此薄彼。

它们之间的基本面的差异,在溢价率差异面前,简直就是壁虎和鳄鱼的差异了。

所以,在有平替选项时,高溢价率始终是一把高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在提醒市场,它可能会突然来个调整。

我建议大家,在市场情绪高亢时,离开高溢价率,拥抱低溢价率。

溢价率越低,安全垫越高。

我把基本面相差不大的几支QDII ETF的溢价率,列于此,供大家参考:

嘉实基金的纳斯达克指数ETF(159501),溢价率3.43%;

国泰基金的纳指ETF(513100),溢价率6.84%;

华夏基金的纳斯达克ETF(513300),溢价率9.40%;

景顺长城基金的纳指科技ETF(159509),溢价率16.06%。

前3者跟踪的是:纳斯达克100指数,第4支跟踪的是: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

虽然溢价率高的品种,有其优点,溢价率低的品种,在基本面上也有瑕疵,但是,溢价率的差异,已经远远大于ETF品种基本面的差异了。

后面一段时间,我个人会关注、研究低溢价率的品种,回避高溢价率品种。

如果将来有一天,2支ETF的溢价率数字开始接近了,我又会重新审视产品基本面指标的优劣了,到时候的观点可能会发生变化。

至少,现在的我认为:

在类似而不同的品种之间,抛弃高溢价率,拥抱低溢价率,也是一种无风险的套利。

2

1、今天晚上22:0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开始2天在国会众议院、参议院发表证词的日程了。

至少目前为止,美国的通胀数据重新回到了降温的良好轨道,美联储的压力降低了很多,我猜测他大概率会维持上次偏乐观的观点。

2、我花费了一周时间写了一篇研究报告,讲述了一个主题:三权分立的法治笼子里,美国是如何反科技垄断的?

在这篇报告里,我颠覆了绝大多数国人对于政治的理解,解读了美国的政府的弱势之处、独立的司法、美联储和军队的独立权力。

只有理解了大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美国大科技公司那么有安全感,创新的土壤下究竟蕴藏着什么。

我将这篇研究报告,上传到了私密知识圈子:知识星球,在“精华”区就可以下载、浏览。

另外,我所有的主观观点,都会比公众号发文提前,第一时间发布在知识星球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