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必读】2024交易近半,关注“新核心资产”的崛起

2024-06-20 18:00

/

中信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邓新宇

上半年,投资机会逐渐切换到大市值个股上,这或与每3-4年的市场风格切换有直接关系。与过往“核心资产”格外注重企业的成长性不同,当下各路资金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盈利的韧性、现金流的稳定性、股息红利的发放等。符合上述条件的“新核心资产”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随着时间来到6月,上半年的交易也接近过半。今年到目前为止,市场有什么新的特征值得我们密切留意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微盘股的沉寂和“新核心资产”的崛起。那么市场机会缘何切换到大市值个股上?“新核心资产”与曾经的“核心资产”有怎样的区别?哪些领域有望诞生“新核心资产”?本文将一一为您揭晓答案。

01

市场机会缘何切换到大市值个股上?

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统计。3月1日至5月31日,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且上市交易天数大于1000天(目的是剔除新股和次新股的影响)的个股共有109只。其中,创新高个股中,总市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有50只,占比接近46%。而从全市场的股票看,总市值大于200亿元的股票一共仅693只,占总交易家数5364的比重为12.9%。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市值个股在市场中创新高的比重远超过其在A股中的家数占比。这当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行业的龙头公司,如煤炭中的中国神华、电力中的长江电力、黄金中的紫金矿业、银行中的中行、农行、建行、交行等等,可以说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且这些企业的总市值都达到了数千亿的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象起舞”的现象呢?其实在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中,我们便讨论过这个问题,那就是,市场的风格在发生切换。

当时,我们选择了分别代表大市值风格的沪深300指数,以及小市值风格的中证2000指数。我们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期,分别将两个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两个指数的比值,以此来观察大小盘风格的强弱关系。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大小市值风格切换往往以3-4年为一个周期,且经常发生在年末年初的时点(或与机构资金年末年初调仓换股有关)。

资料来源:WIND、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资料来源:WIND、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我们注意到,上一次的风格切换发生在2021年春节前后,彼时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出现泡沫破裂,大市值风格告一段落,小市值风格大行其道。而小市值风格延续了三年,直到今年春节前,小微盘个股因量化和雪球产品出现问题而大面积下跌,大市值风格才重新占据主动。

02

“新核心资产”的形成条件

根据过往经验可知,新的风格一旦确认形成便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使得这一风格从悲观的极端转向乐观的极端。因此,当下关注大市值风格的企业仍然为时未晚。那么作为“当红辣子鸡”的这些大市值企业,和三年前红极一时的核心资产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我们注意到,三年前核心资产炒作的一个重要逻辑是,注重龙头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是重要的考量环节。在当时,经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后,许多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份额进一步向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集中。然而我们观察到2020年以来的这几年,随着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加之需求弹性难以得到切实提升,导致部分行业的利润水平出现下滑。此时如果我们再像几年前那样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就很难了。

资料来源:WIND、广发证券

资料来源:WIND、广发证券

因此在当下,市场对于龙头企业的成长性标准有所放松,反而对盈利的韧性、现金流的稳定性、股息红利的发放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一点,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保险资金,在个股的选择上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向。如上文所提到的部分公司,虽然净资产收益率(ROE)并不是太高,但却非常稳定,且每年都可以为股东带来稳定的股息分红。这类个股其实并不是当年炒作“核心资产”个股时资金关注的重点方向,但却成为了应对当下不确定性、居民需求缺乏向上弹性、以及低利率环境中的“香饽饽”。

03

哪些领域有望诞生“新核心资产”?

此种新的风格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定义,我们姑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公司称作“新核心资产”。未来新核心资产有望出现在上游资源品、出海以及结构性消费(如消费下沉、悦己类消费)等领域。

因此,在配置上我们应重点关注兼具成长和韧性的“新核心资产”。在我们的权益型产品的配置上,适当加大对于此类优质资产的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WIND、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

本内容仅代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团队在发布时的设想、分析及见解,并不代表中信银行全部立场,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产品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也不代表对业绩的承诺。未经本行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以任何途径复制或传送本文件各部分。有问题可咨询您的理财经理或拨打我行客服电话:95558。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