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06-01 17:24
本文整合自公众号内容《40岁的戴尔在AI时代翻红了》、《成功的商业模式——戴尔的虚拟工厂》
戴尔股价在5月29日创历史新高,最高涨至179.7美元,总市值超1273亿美元。但周四盘后,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由于利润承压,周四戴尔结束连续六天上涨的势头收跌超 5%,盘后更是遭 " 暴击 " 跌逾17%,周五再度收跌近18%。数据显示,年初迄今,戴尔累计涨幅超82%。
戴尔公司能够如此强势,当然跟AI有关。上周,戴尔公司宣布将发布多款 AI PC,以及跟英伟达展开合作,帮助企业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工厂”。
毫无疑问,戴尔公司“沾”了很多英伟达的光,但是戴尔公司向AI押注确确实实已经是几年前就开始的事情了。
曾经的PC之王
对于戴尔公司,很多95后或者00后可能已经不太了解。但是对于绝大多数80 后而言,戴尔公司则是2000年之后绝对都会知晓的PC品牌。
因为当时畅销的《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中都会有这家公司的电脑销售彩页广告,并且价格很便宜,非常具有冲击力。
戴尔公司由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在 1984 年成立。时年仅 19 岁的他怀着对电脑的一腔热情从大学退学。随后租下一间办公室成立“ Dell 计算机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美元。
由于赶上PC大潮,同时公司又采用独特的直销模式,戴尔公司随后获得迅猛发展。
1986年,仅成立两年的戴尔公司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1988年,戴尔公司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融资3000万美元,市场价值达到8500万美元。
1992年,戴尔公司入选《财富》杂志500家之列,27岁的迈克尔·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 CEO。
2001年,戴尔公司成为了全球 PC 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厂商,超过了曾经强大的康柏(2002年康柏公司被惠普公司收购。)
2004 年,作为创始人的迈克尔•戴尔在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之后,功成身退,将戴尔公司的权杖交到了罗林斯(Kevin B. Rollins)手里。
但让迈克尔•戴尔始料未及的是,因为惠普、联想等对手大举竞争,戴尔很快走上了下坡路。2006年,戴尔全球PC老大的位置被惠普夺走,戴尔业绩增长乏力,股价也一落千丈。
2007年1月,迈克尔•戴尔复出,重新担任公司CEO。但是由于 PC 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其他厂商也使用直销和电子商务等模式,导致戴尔电脑业务的利润大幅下降。
2010年年末,作为上市公司,由于着急提高利润率,戴尔把目光瞄准了以前不曾重视的企业级市场。
借势收购向企业级转型
相比PC,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利润率。但是对于以直销PC见长的戴尔公司来说,进入这个市场的难度也很大,戴尔公司选择了用收购方式弥补自己的短板。
2010年,戴尔公司进行了多起并购,先后收购云计算解决方案厂商Boomi、虚拟化存储厂商Compellent、安全服务厂商Secure works、网络设备公司Force 10 networks等。
此外,戴尔还斥资14亿美元收购储器制造商EqualLogic,以及39亿美元收购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PerotSystems)。
2010 年到 2013 年之间,戴尔公司在企业级市场上并购的企业超过 20 多家。但是这些收购带来的营收,并不足以弥补占大头的 PC 业务销售额的持续下降,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转型也不买单,股价大幅下挫。
为了摆脱季度财报压力,从而彻底改组整个企业,2023 年 2 月,迈克尔·戴尔及银湖(Silver Lake)基金决定以224亿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戴尔公司,但是遭遇了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 (Carl Icahn)的阻击。
双方展开了几个回合的交锋,迈克尔·戴尔被迫提高私有化价码至 250 亿美元。本以为很快完成的私有化交易,持续了8个多月。
但是好事多磨。2013年10月29日,戴尔电脑终于成为了一家私人控股公司,由迈克尔·戴尔和银湖基金拥有。
而正是这次私有化交易,让戴尔脱离了季度业绩压力,可以大胆地进行战略探索并下注。
成为数据基础设施厂商
私有化之后的戴尔公司并没有闲着。2016年,它做了一个科技界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以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巨头 EMC及其软件子公司VMware。
这笔交易让戴尔公司真正成为一家数据基础设施厂商,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解决方案等。
2018年的戴尔科技全球大会上,戴尔科技就提出正在将其服务器、存储系统、超融合基础设施和未来架构定位于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等工作负载。
现在回看,这样的战略想法提出可以说非常超前了。
2024年3月初,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迈克尔·戴尔说,公司AI路线图的大部分功劳归于戴尔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e)。
2018年12月28日,经过重组和更名的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 重新上市,公司几乎摆脱了作为落后PC制造商的形象,将自己重塑为企业基础设施巨头。
戴尔公司在上市首日以45.43美元价格收盘,市值近350亿美元。
其实查看戴尔公司的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到,在 2018 年年底到 2023年年底这段时间内,股价整体上属于一个波动状态。但是在 2023 年 3 月份以后,戴尔的股价开始了强势上涨。
其实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我们现在都很清晰:OpenAI 的 ChatGPT 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的热情,当然英伟达成为了整个市场上最闪亮的星。但是与 AI 相关的企业股票也都开启了上涨的行情。
2024年 3月1日,戴尔公司在发布截至2024年2月的第四财季业绩之后,股价一夜上涨31%,而原因是:AI服务器销售额增长,公司净利润远超市场预期。
戴尔首席运营官杰夫•克拉克在财报新闻稿中表示,“AI优化服务器持续增长,订单数量几乎环比增长了40%,第四财季人工智能优化服务器的出货量为8亿美元,积压订单几乎翻了一番,在该财年结束时积压订单额为29亿美元。”
5 月15日,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Erik Woodring发布看涨戴尔股票的报告。他说,戴尔的上升势头正在加速,特别是在赢得打造AI服务器的业务方面,这为该股带来了新的看多理由。
Woodring预计,在截至明年2月的2025财年,戴尔的AI 服务器收入将达到约100亿美元。这一预期收入约为上一财年的3.4倍。
即使未来快速增长,但是带来的利润其实也基本上可以做一个理性的预期,但似乎市场更为乐观,因为人们可能预期随着AI热潮,AI PC 的需求可能也会大幅增长。
戴尔的虚拟工厂
传统的制造业需要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7个环节才能收回投资,获得利润。
一个企业或投资人,需要先投人资金,然后经过这么一大圈才能挣到钱。
所有的公司总是在尽可能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以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率。
其实,最聪明的办法是直接减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这样资金从投入到收回最快,利用率最高,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计算机制造商戴尔,它将上述7个环节减少到2个,从而打败各家兼容机厂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
和很多制造业外包一样,戴尔为了降低成本干脆不设工厂,而由东南亚(主要是中国台湾)的 OEM 工厂加工。这样,它就不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工厂并维持工厂的开销。接下来,戴尔干脆将产品设计也外包了。
至于原料采购,戴尔每年和英特尔、AMD、希捷等几家主要的 PC芯片和配件生产厂商谈好协议,由这些公司直接将货发给那些 OEM厂,便省去了原料采购和一半的仓储运输环节(计算机成品从 OEM 厂到顾客的仓储运输现在尚未省去)。最后,戴尔在销售渠道上做文章,将批发和零售商的利润降到最低。
像戴尔的这种直销方式不仅省去了批发和零售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而且在价格上非常透明,也省去了个人消费者讨价还价的麻烦。戴尔开发了一套在线的订购系统,一端顾客在上面填自己要买的计算机配置和个人信息,另一端自动通知工厂生产和发货,利润就自动流入戴尔公司了。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印钞机式的商业模式。戴尔只需年年控制住订单处理和零售(主要是市场推广)这两个环节。
正是靠着这个革命性的商业模式,戴尔才能从众多兼容机厂商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主流的计算机厂商。
结语
在领导戴尔40年后,迈克尔·戴尔仍然很年轻,只有59岁。现在他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他和妻子设立的慈善基金会,并且亲力亲为地管理他的家族办公室的投资。
今年3月份,《财富》杂志采访迈克尔·戴尔。当被问及人工智能浪潮对他的同名公司戴尔科技来说,可能带来多大的增长机遇时,这位创始人及长期首席执行官并没有给出任何简洁的语句,而是不停地思考。
他说:“这感觉和之前的浪潮一样大,但可能更大。”他思考着这个问题,然后补充道:“你知道,也许要大得多。”他再次短暂停顿,重新思考自己的话,然后给出了一个最不确定的结论:“我不确定。没人知道。”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