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05-17 08:48
编者按
以5G、AI、算力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民生,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中国移动深刻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丰富外延,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一体发力“两个新型”,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新连接、提供新服务、创造新价值,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塑造转型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持续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贡献移动力量。
续航“5G+” 拓展融合应用新边界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5G打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活跃、交叉密集、渗透广泛的领域。过去5年,在产业各方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下,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广泛应用。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勇担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全面引领5G发展。
锻造技术领先的5G能力
目前,5G正加速向5G-A演进,逐步实现通、感、算、智的深度融合及空天地一体通信,加速与感知、AI、算力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拓展能力边界。中国移动加快5G-A技术迭代创新,牵头完成60项5G-A国际标准制定,5G-A国际标准贡献度和专利申请数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成功研制并商用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攻关5G关键核心技术;发布5G轻量化技术RedCap“1+5+5”创新示范之城,推进RedCap技术、产业、应用成熟;从无到有构建网络智能化技术体系,发布网络大模型,在人工智能与通信网络运营融合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打造规模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
近年来,中国移动一体发力“两个新型”,系统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夯实产业转型升级数智底座。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已建成5G基站超194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62万个,实现全国市县城区、乡镇基本连续覆盖。中国移动千兆宽带覆盖住户3.9亿户,部署全球规模最大RedCap商用网络,成功打造全球首张5G新通话网络。随着5G加速向5G-A演进,中国移动在杭州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公布首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杭州、苏州等在内的100个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并宣布计划于年内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中国移动不仅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还面向行业领域推出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服务可视的5G精品专网,重磅发布5G极致专网3.0Ultra,5G专网项目数实现成倍增长。此外,中国移动还建成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能够提供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定位服务。中国移动将继续当好5G发展的“领头羊”,进一步加速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释放5G无限可能。
创造行业领先的5G应用
中国移动创新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助力融合应用走在世界前列,推动5G深度服务生产生活。5G-A通感一体运用于钱塘江水域巡检执法,保证船只在夜晚及大雾、雨雪等天气安全航行;基于通感一体,精准识别无人机位置、速度和轨迹,中国移动创新低空物流新服务,助力快递、医疗物资配送等场景效率提升;5G-A无源物联赋能海澜之家门店实现智能定位、展陈规划、兴趣分析等智慧运营,打造数字化服饰零售管理新标杆……目前,在To C消费领域,中国移动打造5G新通话、视频彩铃、云游戏等新体验、新玩法。在To B行业领域,中国移动加快推动行业应用全面“落地开花”,累计打造了近3.6万个5G商品房,覆盖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渗透率高达76%。其中,5G智慧工厂落地项目超4500个。5G智慧矿山落地项目超610个,千万吨矿占比近半;5G智慧冶金18家A+钢铁企业落地15家,占比超八成;国内集装箱吞吐量Top10港口实现5G业务落地。中国移动逐步实现5G与生产应用深度融合,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领域深耕,进一步从垂直大类走向细分集群,从服务企业走向融入生产,实现在港口、工业、矿山等多行业的规模复制。
目前,中国移动正充分发挥5G基础设施优势,推动5G+深入发展,实现5G向细分领域渗透、向创新领域发展、向国门之外延伸,5G正逐步从点状开花走向规模复制,从外围辅助走向核心生产,从亮点打造走向价值共赢。
全面拥抱“AI+” 开辟转型升级新路径
AI正由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环节、促进生产力变革带来重要契机。中国移动以“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为愿景,主动把握“AI+”时代潮流,推动“5G+”向“AI+”延伸拓展,以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融合创新,开辟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早在2013年,中国移动就开启对AI的探索和实践,并将其作为公司转型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回顾十余年的发展,从初涉AI领域到行业模型的积极探索,再到围绕通用大模型开展全面研究与布局,中国移动在基础设施、服务和生态等方面进行的体系性创新已颇有成效,不断推进AI产业焕新向实。
构建“泛在融合”的新基础设施
今年4月,中国移动宣布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建成投产,智能算力规模高达6.7EFlops,填补了我国AI广泛应用所需算力的巨大缺口,并赋能交通、医疗、教育、能源、金融等行业大模型训练。同时,中国移动正积极将智算建设融入其算力网“4+N+31+X”体系,布局“N+X”智算中心并构建全栈智算产品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骨干承载网,实现全球首个400G全光骨干传送网规模商用,持续深化三级低时延算力服务圈。
突破算力路由、算力原生、全调度以太网等原创技术,牵头立项国内外标准120余个,启动了“算网大脑”全网试商用,实现日均调度次数达亿级。面向未来,中国移动还将不断推进“数网融合”“算网融合”“智网融合”,不断畅通万物智联的“大动脉”。
构建“智能原生”的新服务
今年4月,中国移动“九天自然语言交互大模型”成为同时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首个央企研发的大模型。九天AI大模型行业能力强、安全可信、支持全栈国产化,已形成90亿、139亿、570亿、千亿等多种参数量版本,可灵活部署于云、边、端不同场景。目前,中国移动实现了一系列产业赋能成果——打造了面向骨干行业开放共建的“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获得多家龙头及骨干企业支持;构建了网络、客服、家庭、政务、出行、医疗、工业、综治、企业通话等20余个行业的“大模型谱系”,许多应用已经成功落地,大幅提升了行业服务效率和质量。下一步,中国移动还将充分运用大模型等AI技术,加快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客户体验的变革重塑,不断打造“智能应用”“推理引擎”“未来物种”,高效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提升场景智能化水平,促进AI具备更强大的认知力、判断力、创造力,不断催生新服务、新模式。
构建“联合创新”的新生态
AI创新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开展多主体协同、产业链贯通、跨专业融合的联合创新。此前,中国移动已经牵头联合六家央企发起成立“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以“发挥央企核心带动作用,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加速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助力我国构建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使命,引领带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设立“九天揽月”合作计划,通过联合研发、成果引进、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入业界优质能力,适配国产AI芯片,部署支持国产框架,引入优秀技术组件、服务器等,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发展。此外,还与高校、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研发,实现原创性技术创新并促进产业发展。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研究院或联合创新中心,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与突破。
从“+AI”到“AI+”,中国移动正加速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激发新质生产力无限可能。
夯实算力底座 发挥基础能源新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尤其AI取得突破式进展,引发对算力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夯实算力基础设施的底座,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2021年中国移动提出算力网络新概念,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打造算力网络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包括算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力争实现网络无处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近3年来,中国移动已初步建成基础设施、技术能力、产品服务在业界领先的算力网络和服务体系。
形成算网基础设施体系
智算中心是中国移动算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一部分。目前,中国移动打造的“4+N+31+X”数据中心覆盖全量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算力并网平台接入苏州昆山超算中心、玻色量子等数十家合作伙伴的多样化算力;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骨干承载网,实现全球首个400G全光骨干传送网规模商用;持续深化三级低时延算力服务圈,畅通“东数西算”大动脉。
中国移动将提升算网综合供给水平,持续推动算网基础设施升级,加快“东中西”“云边端”“通智超量”深度融合。深化高速传送网络建设,推进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间400G全光高速直连,开展800G、1.2T超高速下一代网络试点验证;深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N个全国性智算中心与X个边缘智算节点建设布局,打造一批万卡级智算集群;深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撑海量、多维数据高效可靠流通的数联网(DSSN),构建广域分布式协同计算架构,提供数据、咨询、治理、应用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建成算网关键技术体系
中国移动近期发布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CATS Router),是我国在算力网络领域取得的重大原创性突破。算力路由器具备算力感知、通告、联合路由功能,打破了传统互联网路由方式,构筑起算网一体深度发展的“根技术”。目前,中国移动以突破算力路由、算力原生、全调度以太网等原创技术,发布软硬一体计算架构、天元操作系统、天池SDN等自主创新成果;全力推进算网大脑研发,已启动全网试商用,实现日均调度次数达亿级;牵头立项国内外标准120余个,在国际权威的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成立算力网络关键技术工作组,推动算网一体原创技术走向国际。
中国移动将筑牢算网大脑核心优势,持续推动算网大脑升级,加快资源感知、编排调度、运营服务等全环节融智,实现算网供需的精准匹配。同时,以算网大脑为载体,承接建设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算力调度平台,支撑全社会算力的高效统筹。
打造算网产品服务体系
在国家“数据要素×”大赛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打造的全国首个“四算合一”算力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集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的统筹调度平台。
以该平台为代表,中国移动创新提供智算平台服务,面向AI大模型研发、部署、应用全流程,加速国产智算卡适配和多智算中心协同训练攻关,打造断点续训、中训边推等特色能力,提供数据、算力及训推一体化服务;创新构建模型即服务(MaaS),打造模型开放平台,汇聚“九天”大模型、开源大模型、第三方商用大模型,提供模型托管、能力调用、专业数据集、开发工具等服务,赋能差异化、定制化AI应用开发;创新构建AI原生服务,面向数智生产、生活、社会治理核心领域、关键环节,推出产业大脑、低代码零代码软件开发等新服务,升级多模态内容智能搜索、人工智能助理等新功能,打造数字政务海算平台,探索视联网行业大模型等新业态。
中国移动通过打造“丰富易用”的算网产品新服务,持续推动算网服务升级,以移动云为“算龙头”,加快计算底座、平台能力及产品应用的智能化重构,充分释放AI创新效能。
算力正点亮更加璀璨的AI时代,中国移动将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谱写算力网络发展新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移动力量。
194万个
近年来,中国移动加速新基建,畅通信息网络。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超194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62万个。
近10亿
截至2024年3月,中国移动客户总数达到9.96亿,5G套餐客户数达到7.99亿。
11EFlops
中国移动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湖北、山东等地区投产首批12个智算中心节点,算力规模达11EFlops(FP16),实现“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基本覆盖。以移动云为“算龙头”,赋能超10万客户数智化转型。
20余个
中国移动已形成90亿、139亿、570亿、千亿等多种参数量版本,可灵活部署于云、边、端不同场景。目前,已经构建了网络、客服、家庭、政务、出行、医疗、工业、综治、企业通话等20余个行业的“大模型谱系”。
超300个
中国移动加快5G-A发展,牵头完成60项5G-A国际标准制定,年内计划发展5G-A终端用户超2000万户,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将推动今年内5G-A终端种类超20款,打造5G-A行业标杆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