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零跑汽车销量连续俩月遭腰斩,“领跑”降幅最大新势力品牌,为减亏大幅降本引发负面效应

2024-05-15 17:47

随着行业内卷加剧和公司亏损不断加大,上市后的 零跑 汽车 似乎也越来越注意控制成本。不过,持续的降本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公司成立之初,零跑汽车便确立了三电系统、 智能驾驶 、软件、 物联网 等全部自研自产的发展战略。目前除电芯、内外饰外购,底盘、汽车电子 电器为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全栈自研也成为零跑汽车的宣传标签之一。

然而,零跑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金额大幅落后于同在港股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2020年至2022年研发支出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6%、24%和11%,也呈显著下滑趋势,而同期蔚小理则保持基本平稳。

今年1月,零跑汽车宣布不再与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续聘,也不再设置总裁岗位,被解读为零跑又一个极致降本的举措。此后,吴保军的一则公开答复微博,更是将零跑汽车此次裁撤高管事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巨大争议,公司口碑亦受到负面影响。

接连亏损的零跑汽车,为缓解资金压力,不得已加快了再融资的步伐。

2023年10月,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在杭州签订协议,后者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汽车约20%股权。

不久后,零跑汽车再次公告,拟向金华市产业基金发行总额不超过2亿人民币H股,每股认购价43.8元;同时,向武义县金投发行超1000万股内资股,每股认购价39.86元人民币,共获得6.59亿港元(约6亿人民币)的融资。

不过,单纯依靠“输血”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力、销量和业绩带来的经营困境。

2023年, 比亚迪 盈利214亿,同比大增129%,理想也实现扭亏,全年盈利117亿。随着价格战的深入,仍处巨亏中的零跑汽车,已经越来越被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