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4-04-25 23:41
01 风险是可管理的
索罗斯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投资确定性的。像巴菲特和其他所有成功投资者一样,索罗斯也会衡量他的投资,但他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投资标准。
索罗斯的成功要诀是积极地管理风险,这也是投资大师所使用的四种风险规避策略之一。这四种策略是:
大多数投资顾问都会大力推荐另一种风险规避策略:分散化。但对投资大师来说,分散化是荒谬可笑的。
没有一个成功投资者会将自己限制在仅仅一种策略上。有些人,比如索罗斯,会使用全部这四种策略。
这一直是可选策略之一:把你所有的钱都投到国库券上(没有风险的投资),然后忘了它。
看起来有些让人吃惊的是,每一个成功投资者都会使用这种策略:如果他们找不到符合他们标准的投资机会,他们就干脆不投资。许多职业基金经理连这种简单的法则都违背了。例如,在熊市中,他们会将他们的投资目标转向公用事业或债券这样的“安全”股,理由是它们的跌幅小于一般股票。毕竟,你可以出现在《华尔街一周》(WallStreetWeek)节目中,告诉翘首企盼的观众,你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沃伦·巴菲特整个投资策略的核心。
像所有投资大师一样,巴菲特只会投资于他了解的领域,也就是他具备有意识和无意识能力的领域。
但这并不是他的唯一法则:他的风险规避方法与他的投资标准紧密结合。他只会投资于他认为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企业。他把这称做他的“安全余地”。
在这一原则下,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投资之前完成的。(就像巴菲特所说:“你在买的时候就盈利了。”)这种选择程序的结果就是巴菲特所说的“高概率事件”:回报确定性接近(尽管谈不上超过)国库券的投资。
这主要是交易商的策略—也是索罗斯的成功关键。
管理风险与降低风险大不相同。如果你已经将风险降得足够低,你可以回家睡大觉或休一个长假。
积极地管理风险则需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密切关注(有时候需要分分秒秒地关注),而且要在有必要改变策略的时候(比如发现了一个错误,或目前的策略已经执行完毕),冷静而又迅速地行动。
索罗斯在纳粹占领布达佩斯的时候就“练就”了应对风险的本领,当时,他天天都要面对的风险是死亡。
作为一位生存大师,他的父亲教给他三条直到今天还在指引他的生存法则:冒险不算什么;在冒险的时候,不要拿全部家当下注;做好及时撤退的准备。
例如,如果你拿1美元赌一枚硬币抛落后正面朝上,那么你的输赢几率都是50%。你的平均利润期望值是0。如果你将硬币抛上1000次,每次都下注1美元,那么你在赌博结束时的资金应该和开始时差不多(如果不寻常的一连串背面朝上没让你中途破产的话)。
50%的几率根本没意思,特别是在你交纳了交易费之后。
但如果你的输赢几率各是55%和45%,情况就不一样了。你在连续事件中的总盈利会超过你的总损失,因为你的平均利润期望值已经上升到了—你投入的每1美元都有望变为美元。
02 及时撤退
1987年,索罗斯估计日本股市即将崩溃,于是用量子基金在东京做空股票,在纽约买入标准普尔期指合约,准备大赚一笔。
但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他的美梦化成了泡影。道指创纪录地下跌了,这至今仍是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同时,日本政府支撑住了东京市场。索罗斯遭遇了两线溃败。
“他做的是杠杆交易,基金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两年后接管了量子基金的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回忆说。
索罗斯没有犹豫。遵循自己的第三条风险管理法则,他开始全线撤退。他报价230点出售他的5000份期指合约,但没有买家。在220点、215点、205点和200点,同样无人问津。最后,他在195~210点之间抛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卖压随着他的离场而消失了,该日期指报收点。
索罗斯把他全年的利润都赔光了。但他并没有为此烦恼。他已经承认了他的错误,承认自己没有看清形势,而且,就像在犯了任何错误时一样(不管是小错误还是像这次这样威胁到生存的错误),他坚持了他的风险控制原则。这次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头寸的规模和市场的低流动性。
首先是生存。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他没有惊呆,没有迟疑,没有停下来分析、反思或考虑是否该保留头寸以期形势扭转。他毫不犹豫地撤出了。
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是先对市场做出一个假设,然后“聆听”市场,考虑他的假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1987年10月,市场告诉他他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当市场推翻了他的假设时,他不再有任何理由保留他的头寸。由于他正在赔钱,他的唯一选择就是迅速撤退。
1987年的股崩使华尔街被死亡阴云笼罩了数月之久。“事后,我认识的每一个在股崩中遭了殃的经理人都变得几乎麻木了,”德鲁肯米勒说,“他们都变得无所适从,我指的都是业内的传奇人物。”
就像杰出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斯坦哈特所说:“那个秋天实在让我沮丧,我甚至不想再继续干下去。想到我在该年早些时候曾提出过预警(建议保持谨慎),那些损失更让我痛苦。也许我失去了判断力,也许我不如以前了。我的信心动摇了。我感到很孤独。”
但索罗斯不是这样。他是损失最大的人之一,但他没有受到影响。
两周后,他重返市场,猛烈做空美元。由于他知道如何处理风险,坚持着自己的法则,他很快就把灾难抛到了脑后,让它成为历史。而总体算来,量子基金该年度的投资回报率仍然达到了。
03 摆脱情绪的控制
投资大师们的精神状态有个与众不同之处:他们可以彻底摆脱情绪的控制。不管市场中发生了什么,他们的情绪都不会受到影响。当然,他们或许会快乐或悲伤,恼怒或激动,但他们有能力迅速将这些情绪抛在一边,让大脑清醒起来。
如果你被个人情绪左右了,那么你在风险面前是极为脆弱的。被情绪征服的投资者(即便从道理上讲,他完全知道事情出错时应该去做些什么)常常畏首畏脚,无休止地苦思应该怎么做,为了缓解压力,他们往往以撤退(通常以赔本价)收场。
巴菲特凭借他的投资方法实现了必要的情绪分离。他关注的是企业质量。他唯一担心的是他的那些投资是否一直符合他的标准。如果是,他会高兴,不管市场如何评价它们。如果他持有的一只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标准,他会把它卖掉,不管市价如何。
沃伦·巴菲特根本不关心市场动向,难怪他经常说就算股市关闭十年他也不在乎。
04 “我也会犯错”
就像巴菲特一样,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有助于让他的情绪与市场分离。但除了他和巴菲特都拥有的一种自信外,他的最终防护法宝还有“四处游走,对任何有耐心听完的人说他也会犯错”。
他会对某一特定市场如何以及为什么变化做出一个假设,然后以这个假设为基础进行投资。“假设”这个词本身就暗示了一种高度试验性的立场,持这种立场的人不大可能“与他的头寸结婚”。
然而,就像他曾公开预测“1987年股崩”将从日本而不是美国开始一样,他有时候也会对“市场先生”的下一步行动持确定态度。如果现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他也会大吃一惊。
索罗斯确信他也难免犯错,这种信念压倒了其他所有信念,是他的投资哲学的基础。因此,当市场证明他是错的,他会立刻意识到错了。与许多投资者不同的是,他从不以“市场错了”为由保留头寸。他会及时撤出。
因此,他能够无所牵挂地彻底摆脱麻烦处境,在其他人看来,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禁欲主义者。
05风险与回报
大多数投资者都相信,你承担的风险越大,你的预期利润就越高。
但投资大师不相信风险和回报是对等的。他只在平均利润期望值为正的前提下投资,因此他的投资风险很小,或根本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