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征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忻州实践”

2024-04-25 10:16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征信作为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忻州市征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践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忻州市分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忻州地域特色,坚持把征信精准服务“三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政府+市场”双驱动思路,因地制宜、点面结合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征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平台等,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助力涉农主体累计融资28.62亿元,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平台+数据”,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人民银行忻州市分行坚持用征信助融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升级改造建设,扎实做好辖内数据采集与归集应用工作。目前推动平台与辖内47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上架各类涉农信贷产品152个,归集1439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通过整合土地确权、流转等数据,实现了“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指导辖内岢岚县金融机构打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养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一羊一档一数据”,累计为384户养羊大户发放贷款3960万元。同时,积极推广山西省“晋融一扫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帮助农村市场主体方便、快捷地发布融资需求,实现一点接入,多点对接。

  “评级+授信”,助力银企精准对接。依托信用工程建设,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评,扩大评级预授信覆盖面。截至目前,忻州市累计创建信用乡镇和信用街道13个、信用村591个,评定信用户28万户,助力信用户授信156亿元,发放贷款88亿元。同时,企业征信平台推出“科技+大数据+增信”的综合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形成覆盖多个业态领域的企业信用风控评级模型,出具征信报告用数据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助力银行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打造首贷服务模式。如从岢岚县筛选出508户信用评分在60分以上的优质农业经营主体,逐一对接提供在线促融咨询服务,将有融资需求的27户经营主体集中推送给各金融机构,目前通过平台已对接发放贷款10户,金额139.16万元,该模式为有效解决“农银”信息不对称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系统+服务”,促进涉农企业增信增贷。聚焦农村领域融资需求,人民银行忻州市分行持续推进“一平台一系统”在农村普惠服务的应用。今年,忻州市分行将核心企业培育作为征信服务实体经济的突破口,推动我省首家涉农核心企业原平市兴崞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利对接中征平台。通过中征平台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将信贷支持有效延伸,为供应链上的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成本较低、风险可控的新型融资服务,打造农业领域线上供应链融资新模式。此外,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禀赋,不断拓宽农村资产抵质押物的门类和范围,创新开展活体抵押金融服务,助力涉农企业把“生态资源”转变为“信贷资源”。如农业银行的“智慧畜牧贷”、晋商银行的“晋云票号”等新模式,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金融动力。

  “信用+产品”,缓解涉农企业融资困境。统筹规划全市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工作,依托信用力量,各金融机构持续创新信贷产品,丰富信用信息数据应用场景。如忻州企业征信公司以“征信增信+政务大数据”为支撑,创新推出信易贷、“征信e贷”等纯信用、无抵押的金融信用贷款产品,目前已完成对接涉农企业33户,累计放款3682万元。保德慧融村镇银行以信用方式发放“惠商贷”,将企业各类经营数据,企业法人征信记录与可获融资额度直接挂钩,累计为23户涉农主体贷款360万元。信用贷款打破了传统涉农企业授信额度低、利息高、审批流程复杂等弊端,有效改善了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现状,为信用良好的优质涉农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

  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征信助力乡村振兴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难点和堵点,制约着征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参与和供给效率。

  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不充分。当前信息平台涉及省、市、县等多个层级,农业数据碎片化且分散在不同部门,现有各部门数据接口尚未统一,涉农信用信息数据有待整合,不同机构的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如工行推出的“种植e贷”,已完成对辖内相关企业的基本信息收集,但归集到的信息尚不充分,无法完成精准对接,难以进一步推进。

  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由于很多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且规模不大,因此存在财务信息不规范、不健全的情况,特别是反映经营风险、农业机械化、智慧化等指标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支持和信贷倾斜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撑。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涉农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衔接不够。目前各种涉农货币优惠政策大多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其对于农村地区下沉重心不够,触角延伸较短,政策作用发挥成效欠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仍然偏高。例如,农行“惠农e贷”在国有银行中发展时间最长,余额最多,融资占比最大,但其产品受众局限于个人,受众面较窄;中行“农担贷”受众面同农行类似,并需要担保,融资条件较为苛刻;邮储银行“农保贷”需要省农担公司提供担保且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地方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融资产品类型丰富,办理手续简单,较为灵活,但由于资金成本限制,贷款利率较高。

  对策与建议

  加快推进农业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鼓励以县域为主体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以点带面,建立统一涉农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明确数据搜集机制和采集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基础数据、政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的互通共享。

  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引导金融机构健全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适度提高反映农业机械化、智慧化程度评价指标权重,从而为引导信贷资源向涉农项目倾斜提供更加充分的信用评价支撑。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涉农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联动。结合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评价结果,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并给予差异化的授信额度安排和利率定价,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更多的低成本融资。

  推动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措施。政府要完善财政扶持和补偿机制,提高国家财政补贴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和透明度,优化财政支农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配置模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实现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联动。

  下一步,人民银行忻州市分行将继续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信用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忻州市分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