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创新步入收获期 四大领域持续推进

2024-04-02 13:37

核心观点

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3 年年度业绩公告,2023 年全年实现营收262.0 亿元,同比增长0.7%;归母净利润23.3 亿元,同比下滑8.3%,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25.9 亿元,同比增长1.5%。公司创新产品收入98.9 亿元,占比提升至37.8%。

2024 年公司肿瘤板块抗PD-L1、ALK、ROS1 有望在2024H1 获批,KRAS 等有望在2024Q4-2025Q1 获批。此外安罗替尼、KRAS、CD40 激动剂将在4 月AACR 披露数据,FS222 有望在6 月ASCO披露数据;肝病板块预计2024 年可以完成MASH 入组;呼吸板块IL4R 有望2024 年内读出数据;外科镇痛板块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有望H2 获批。公司创新步入收获期,四大领域持续推进。

事件

2024 年3 月28 日,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发布2023 年年度报告。2023 年全年实现营收262.0 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归母净利润23.3 亿元,同比下滑8.3%,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25.9 亿元,同比增长1.5%。

简评

一、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创新产品驱动收入增长2023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2.0 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创新产品收入98.9 亿元,占比37.8%,同比增长13.3%。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3 亿元,同比下滑8.3%,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25.9 亿元,同比增长1.5%。

具体分治疗领域来看,抗肿瘤用药实现收入88.0 亿元(-4.2%),占比33.6%;肝病用药实现收入38.2 亿元(-0.4%),占比14.6%,主要受益于天晴甘美销量迅速增长;呼吸系统用药实现收入29.7 亿元(+1.4%),占比11.3%,主要受益于天晴速畅销量显著增长;外科/镇痛用药实现收入37.5 亿元(+9.0%),占比14.3%,主要受益于产品泽普思销售的快速增长;心脑血管用药实现收入27.5 亿元(+2.5%),占比10.5%。

二、创新转型步入收获期,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创新产品快速发展,收入占比上升。2023 年,公司共有6 款创新产品上市。2023 年全年创新产品收入98.9亿元,占比37.8%,同比增长13.3%。肿瘤领域,全球首款三代G-CSF 药物亿立舒于2023 年5 月获NMPA 上市批准,用于治疗和预防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23 年11 月,该产品获FDA 上市批准,12 月成功纳入国家医保,有望在2024 年快速放量;另外,安倍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得利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赛妥(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分别于2023 年2 月、5 月、7 月获NMPA 批准上市。外科/镇痛领域,利马前列素片于2023 年2 月获批上市,填补了腰椎管狭窄的市场空白,安恒吉(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于2023 年8 月获NMPA 批准上市。

研发投入比重持续上升,创新产品投入不断加码。2023 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为47 亿元,占营收比例增至18.0%,其中创新产品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投入金额同比增加约10%。公司此前通过海外平台invoX 收购了三个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F-star 双抗技术平台、pHion 的mRNA 递送平台和Softhale 的软雾吸入平台,实现全球多研发中心的战略布局。

三、肿瘤领域:安罗替尼组合联用开发多种可能,生物类似药批量上市肿瘤治疗领域,公司搭建出以安罗替尼为核心,PD-1/PD-L1 为辅助的产品矩阵。2023 年1 月,针对一线小细胞肺癌的安罗替尼与贝莫苏拜单抗(抗PD-L1)联合治疗方案已提交上市申请。安罗替尼目前已获批5 个适应症且均在医保,另有10 个新适应症进入III 期临床,包含安罗替尼与派安普利单抗联用、安罗替尼与贝莫苏拜单抗联用、安罗替尼与化疗联用等多种治疗方案,预计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逐步递交上市申请。

亿立舒于2023 年5 月获NMPA 上市批准,用于预防或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于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有望在2024 年加速放量。此外,亿立舒在2023 年11 月获得美国FDA 批准上市。2024 年升白药将对公司业绩增长起到较为重要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贝莫苏拜单抗(抗PD-L1)于2023 年1 月提交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适应症。2024 年2 月,提交子宫内膜癌新适应症申请。

生物类似药也进入收获期,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3 款生物类似药先后获批上市。这些生物类似药有望在2024 年快速上量,增加集团的收入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肿瘤领域共有43 个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其中,5 个产品在上市申请阶段,4 个产品在临床III 期;另有17 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其中,7 个处于上市申请阶段,2 个产品处于关键临床。预计2024-2026 年有7 个创新产品和9 个仿制药/生物类似药上市。

四、肝病领域:天晴甘美快速放量,NASH 领域布局全面肝病领域,天晴甘美销量增长迅速,并获得《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2023 年版)》推荐。拉尼兰诺(泛PPAR 激动剂),作为潜在全球BIC、中国FIC 的NASH 口服药物,于2023 年7 月被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目前正在全球进行III 期临床试验,8 月在中国III 期临床入组首个病人,在未来有望填补中国NASH市场空白。TQA2225(FGF21 长效融合蛋白)进入临床II 期,是潜在的中国FIC。

截至报告期末,目前有6 个肝病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1 个III 期,4 个II 期,1 个I 期。还有3 个仿制药处于开发阶段,预计2024-2026 年有2 个生物类似药或者仿制药上市。

五、 呼吸领域:布局多个前沿靶点,展现巨大市场潜力已上市产品天晴速畅(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天韵(注射用多黏菌素E)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实现销售快速增长。另外,公司在ROCK2、P2X3、TSLP 等超前沿靶点均已布局,开发进度国内领先。TDI01(ROCK2 高选择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II 期,在研适应症包括尘肺病、肺纤维化等;2023 年4 月在中国启动IPF 临床II期。TCR1672(治疗慢性咳嗽的高选择性P2X3 抑制剂)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全球Top 3 品种,正在I/II 期临床。TQC2731(TSLP 单抗)处于临床II 期,哮喘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入组已过半,中国企业中进度最快,替代终点已展现出明显药效,有望成为国内first-in-class 的TSLP 产品。TQC3721 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PDE3/4双重抑制剂,目前正在国内开展临床II 期,用于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TQC2722 是一款靶向IL-4Rα 的人源化单抗,目前正在国内开展临床II 期,适应症为特应性皮炎和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其中,适应症特应性皮炎的II 期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4 年公布研究结果。

截至报告期末,目前有8 个肝病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1 个NDA,4 个II 期,3 个I 期。还有23 个仿制药处于开发阶段,预计2024-2026 年有1 个创新产品、11 个生物类似药或者仿制药上市。

六、外科镇痛领域:技术平台升级+改良型新药,筑造透皮制剂龙头地位外科/镇痛领域,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和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加强下沉开发,多科室拓展进展良好。泽普思(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销售保持快速增长。安恒吉(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于2023 年8 月获得NMPA 的上市批准。2023 年6 月,北京泰德制药递交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上市申请获受理。另外,公司成功搭建多个创新贴剂技术平台,2027 年将建成国内最大的外用制剂产品管线之一,预计未来3 年上市2 个创新产品和10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新产品。

六、财务分析:销售管理费用率控制较好,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增加在费用率控制方面,公司确保了费用管理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销售团队的科学分线和精细化管理,以及对核心资产的业务聚焦,进一步降低了销售管理费用率。2023 年全年,公司的销售与管理费用(SG&A)为111 亿元,费用率下降到42.2%,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了3.8 个百分点。自2018 年以来,累计降低近7 个百分点,充分反映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2023 年全年公司研发总开支为44 亿元,同比增长约13.3%,占营收比例增至16.8%,去年同期为16.0%。

其中,创新产品研发投入占比77%,仿制药研发投入占比23%。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有望加速公司创新转型战略落地,优化公司营收结构,促进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七、公司投资亮点及后续催化因素

肿瘤板块:(1)抗PD-L1 有望在2024H1 获批;(2)TQ-B3139(ALK/cMET)有望2024H1 获批;(3)TQ-B3101(ROS1/ALK/c-Met)抑制剂有望2024H1 获批;(4)D-1553(KRAS G12C)将于2024Q4-2025Q1 在国内获批;此外,安罗替尼、KRAS、CD40 激动剂将在4 月AACR 披露数据。FS222 有望在2024 ASCO 披露数据,并于2024 年内推进潜在的BD。

肝病板块:Lanifibranor 已在中美两地启动III 期临床,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III 期的MASH 口服药物,Inventia已于3 月7 日恢复国际III 期入组,预计2024 年可以完成全部入组。

呼吸板块:TQC2722(IL-4R)适应症特应性皮炎的II 期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4 年公布研究结果。

外科/镇痛: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已经NDA,预计2024H2 有望获批上市。

八、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4 年至2026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96.57 亿元、342.40 亿元、406.2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20%、15.46%、18.66%。归母净利润为26.86 亿元、31.34 亿元、37.4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18%、16.69%、19.62%。对应PE 分别为21.14x/18.12x/15.15x,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行业政策风险: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价格变化、带量采购政策变化、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临床入组进度不确定、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数据不确定等风险。

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创新产品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药物上市后在销售过程中会受到竞争格局加剧、物流运力不足、生产产能不足等风险,存在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同时准入速度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并且由于政策落地有先后顺序,细分赛道及局部区域销售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

医保谈判风险:医保谈判带来的降幅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