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推动“卡、码、币”路路通 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2024-04-02 07:24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现在乘客都习惯微信扫码支付,但是外国人和老年人坐车大部分还是选择付现金。我们身上的零钱经常不够,不好给客人找零,挺愁人的。”深圳市西湖股份有限公司司机黄师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平时太忙了,没时间专门去银行换零钱。

  “找零难”正是此前外籍来华人士、老年人在日常支付环节中遇到的痛点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4月1日,2024深圳国际支付季发布会现场发布了多项便民支付成果,现金零钱包标准化成果便是其中之一。

  “此次借助深圳国际支付季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和创新成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出席本次发布会并表示,“深圳是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前期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各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发力,在服务港澳同胞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推出‘外包内用’、代理见证开户、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等一揽子跨境支付产品和服务,有力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为港澳同胞入境工作、生活、旅行提供了便利。”

  张青松表示,希望深圳持续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标准,建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优质支付环境,切实为全球消费者打造友好消费环境,提供更便捷的支付体验。他同时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既定方案和目标,切实增强各类支付方式的兼容性、包容性,为境内外消费者支付提供更多便利。

上门兑换真方便 标准化“零钱包”让“找零”不再难

  “2023年10月以来,按照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导深圳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偏好使用现金的支付习惯,创新开展‘零钱包’兑换服务,不断提升现金使用便利性。”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介绍。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这项服务进一步升级,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结合深圳实际指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标准化“零钱包”服务,形成深圳标准。一方面,制定统一的“零钱包”标准化服务规范,设立兑换专柜、开辟兑换服务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统一“零钱包”内容标准,设置100元、200元、500元三种“零钱包”规格,并对银行网点“零钱包”配备数量和小面额零钞备付金额度作出具体规定。

  “我用的是工行深圳市分行推出的‘零钱包’,很好用。”黄师傅给《金融时报》记者现场展示了他手上的几个“零钱包”,面值从100元到500元不等,包含20元、10元、5元、1元的现金。“外国人或者老人、学生给个100元、50元的现金,都可以给他们找零。这个‘零钱包’的袋子还带了拉条,我平时也放收到的现金,很实用。工行深圳市分行还提供上门兑换服务,我们不用自己去银行柜台了。”黄师傅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数据,截至2024年3月底,深圳市1640个银行网点、覆盖口岸、交通枢纽的31个外币兑换点均可提供“零钱包”兑换服务,累计兑换“零钱包”3.68万个。其中,针对出租车重点服务场景,组织银行与63家出租车公司结对,累计上门服务866次,兑换标准化“零钱包”数千个,切实发挥了现金服务兜底功能。

免验证小额支付 微信支付外卡单日新增绑卡数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集中于小额消费场景,日均单笔交易金额100元左右,线上生活服务、购物、餐饮、旅游等场景消费火热。财付通此前宣布,对于单笔交易金额200元及以下的国际卡交易,由财付通承担用户国际卡交易手续费,免收用户交易手续费。为进一步优化小额消费体验,本次发布会上,财付通展示了多元化解决方案,升级简化微信支付绑卡流程,支持充值消费一站式体验,携手境外本地钱包探索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跨境支付体验。

  “3月初,在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指导下,财付通积极响应《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支付服务适老化、升级外卡内绑体验、优化外包内用服务方面已落实多项简化提效举措,近期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外卡内绑为例,3月份,微信支付外卡日均新增绑卡数较2月份增长近两倍。”财付通总经理郑浩剑表示。

  据郑浩剑介绍,基于免验证小额支付方案,外籍来华人员仅需提交简单信息即可直接绑定外卡,在境内数千万商户通过微信支付的扫码、被扫、小程序、In-APP多种方式便捷付款。如需进一步提升支付额度,用户可提交相应信息升级到完整的外卡服务,护照审核等环节最快可秒级返回结果。

  在简化绑卡流程的同时,财付通还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提升体验,联合WeChat团队进一步简化WeChat注册流程,联动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持续优化外卡服务。

  记者了解到,2024深圳国际支付季期间,外籍人士使用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大幅增长,3月份,日均交易金额较去年7月份增长超过3倍,交易笔数增长超过4倍。郑浩剑表示:“财付通公司基于‘一打通、二扩展、三简化’的解决方案,持续打通场景、扩展商户与客服能力,简化注册流程、绑卡支付与充值支付,进一步提升微信支付外卡支付体验,使外籍人士移动支付更加畅通。”

解决传统POS机成本高问题 首创商户端APP受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贴合外籍人员用卡习惯,是丰富短期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手段的有效措施。

  “在此次2024深圳国际支付季活动中,面向商户的移动收款产品——银联商务APP全新升级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受理能力,这也是目前依托商户端APP实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受理的全国首创。”银联商务副总裁孙战平向记者表示,商家收款时,通过手机收款入口调起手机NFC功能,消费者近场挥卡,使用IC卡、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即可实现支付。

  “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POS机具布放成本较高的问题,特别是适用于出租车、客运站、民宿、景区等场景,一方面更好地满足小微商户便捷受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需求,拓展了硬钱包受理的场景和范围;另一方面也大幅提升了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服务体验。”孙战平表示。

  目前,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正指导数字人民币运营发卡侧、受理机构侧双向开展产品创新,构建“硬钱包发放—使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生态。为快速提升受理覆盖率,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开展硬钱包受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目前已有超3.6万部终端设备、100余条公交线路支持受理硬钱包。指导银联商务创新推出“手机APP受理硬钱包”产品,商户使用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即可受理硬钱包支付。同时,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APP受理硬钱包的实现方案,具有受理侧改造成本低、收款便利的特点,可以有效扩大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受理范围,稳步推进硬钱包一卡通行、支付无忧,目前已在小微商户、出租车等领域应用。

“第一站”与“四条线” 打造100个便利支付示范商圈

  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三大工作重点,本次2024深圳国际支付季活动围绕“数字人民币支付、银行特色主题、国际卡刷卡支付特色主题、移动支付特色主题、商圈支付特色主题、文旅免税特色主题”六大特色支付主题,聚焦机场、口岸境外来深人员“第一站”和购物消费、酒店住宿、交通工具、旅游景点等在深消费“四条线”重点区域,在2024年1至4月开展超340场惠民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完善支付受理环境,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境外人士来深的消费支付需求。

  除了上述三项重点成果,本次发布会还介绍了便利支付示范商圈建设推进成果。《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深圳以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区为目标,拟分两批打造100个便利支付示范商圈,结合外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服务供给情况,制定评价指引,以多层次、多样化便利支付服务作为标准,建立相关政府部门等作为创建主体、金融机构加大支付服务供给的联合共建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商圈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延伸,促进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区。

  其中,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作为示范商圈建设“先行者”,目前机场商圈已实现Visa、Mastercard等外卡支付受理覆盖率超90%,数字人民币受理覆盖率超80%,5家货币兑换点覆盖国际、国内出发和到达各个区域,新引进8台可外卡取现的ATM机和3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终端设备。

  “作为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在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深圳打出跨境支付组合拳,为港人等入境人士量身定制了代理见证开户、互联互通的香港钱包、可绑定外卡的微信支付钱包,数字人民币软硬钱包以及现金等多门类、多品种的跨境支付方式,持续畅通‘卡、码、币’三条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圳市副市长王守睿表示,接下来,深圳将统筹力量,打通堵点,为在深工作、生活、休闲、旅游的消费者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