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颠覆百年传统工艺!马斯克雄心壮志或成特斯拉(TSLA.US)重回神坛之关键

2024-03-29 16:40

特斯拉(TSLA.US)此前曾表示,计划推出一款价值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以抵御来自中国市场的价格战竞争。但在此之前,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必须彻底改革亨利·福特开创的有100年历史的制造工艺。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该公司正在转向其所谓的“开箱工艺”(Unboxed Assembly Process),这种工艺不遵循汽车行业通用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四大工艺,而是是把整车的零部件分成6个模块,每个模块单独生产完成后,再冲压组装车身,整个过程就像组装箱子。特斯拉表示,这一变化可能会将制造业足迹减少40%以上,使这家汽车制造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造未来的工厂。

特斯拉表示,如果新的组装工艺成功,它可以将生产成本减半。这将是生产一款足够便宜的汽车以刺激需求的关键。最近,市场需求的放缓给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带来了压力。今年迄今为止,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了28%,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则上涨了10%。

特斯拉负责汽车工程的副总裁Lars Moravy在2023年3月的投资者日上表示:“如果我们要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扩大规模,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制造业。”

现在的问题在于,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商大幅削减了成本,底特律汽车制造商也将精力重新集中在更便宜的车型上,但投资者到如今还没有听到特斯拉自那以来进展的更多细节。

在该公司今年1月的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一直泛泛而谈,只表示特斯拉在生产更便宜汽车方面的“进展非常顺利”,该汽车计划于明年年底开始生产。虽然他提到了新的“革命性制造系统”,称其“在很大程度上比世界上任何汽车制造系统都先进”,但他并没有展开来说。

马斯克经常因错过最后期限和过度承诺而臭名昭著,华尔街的一些人因此也怀疑马斯克能否实现他已经推迟的时间表——他早在2020年就首次提出过一辆价值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更不用说成本削减目标了。并且,特斯拉的方法未经验证,这可能会带来效率低下和风险。Bloomberg Intelligence最近的一项分析估计,新的模块化制造工艺只能使成本降低33%,而非特斯拉宣称的一半。

特斯拉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不过,在缺乏细节的情况下,一些业界人士也开始自行研究该系统的工作效果。工程和汽车基准公司Caresoft的首席执行官Mathew Vachaparampil表示,他的公司的工程师花费了20万小时构建了特斯拉开箱工艺的数字复制品。他们发现,马斯克的雄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Vachaparampil称,如果实现,这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意义”。

福特“遗产”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大众市场的汽车制造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坚持亨利·福特在1913年生产Model T时使用的基本设置。

然而,特斯拉的高管表示,这一过程效率低下。在工厂里移动一个汽车大小的“盒子”会占用很多空间。对整个机器进行喷漆,而不仅仅是对需要的面板进行喷漆,既耗时又浪费能源。在一个笨重的框架上工作意味着只有少数人可以在给定的时间内组装零件。

与之相反的是,开箱工艺不需要机器的大骨架就可以在工厂中移动。工人们分成小组,同时在车辆的各个部件上工作,然后在最终组装的单个点上组装在一起。

Vachaparampil表示,潜在的成本节约是巨大的。Caresoft认为,仅在新工厂的喷漆车间投资就至少减少了50%。

长期以来,喷漆一直是所有汽车工厂中最昂贵的部分:汽车喷漆所需的高温是能源密集型的,并且有严格的排放要求。汽车厂专家表示,喷漆车间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厂的总产量。

典型的汽车车身宽6英尺(1.8米),长15英尺。特斯拉不需要将整个矩形车身送到喷漆车间,而是在汽车组装前对实际面板进行喷漆。

未经验证的工艺

尽管如此,开箱工艺本身仍存在很多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经验证,这要求车间转向新的组装工艺,这可能会导致生产延迟。

但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做出重大改变来改善长期以来的制造实践。

例如Model Y,特斯拉不再冲压汽车的各个部件,而是转向一体化压铸技术,这消除了对数百个零件和焊缝的需求。

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也在努力抵御中国汽车构成的竞争威胁。例如,福特(F.US)正在研发一款使用更便宜电池的紧凑型电动汽车。

但与老牌汽车制造商相比,马斯克的公司在适应新的、可能更便宜的制造技术方面具有优势。特斯拉的工厂比大多数工厂都要新,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始建设,因此它可以更容易、更便宜地调整其设施,以采用尖端的制造方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非常简单。特斯拉曾警告投资者,随着Model 3和Y——这两款车型都已经上市多年——的需求达到顶峰,该公司正处于“两个主要增长浪潮之间”。特斯拉去年交付了180万辆汽车,但目标是到2030年交付2000万辆。要做到这一点,该公司就需要一款更低廉的新车。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