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常熟古里镇传承发展“藏书文化”,织就人文经济“双面绣”

2024-03-26 15:31

走进位于常熟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一副对联十分醒目。“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道出瞿氏家族藏书、读书与做端人正士的关系。

历史上,古里镇便以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而兴盛;如今在新时代,古里镇的发展依旧充满活力,在全国千强镇中排名89位,其辖区内波司登荣登世界品牌500强企业。

这里人文鼎盛,同样经济繁荣。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在调研过古里镇的发展历史后说,在古里镇乃至常熟,这种基于“土”的乡土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当地的好人文和好经济实现完美结合,体现了城乡融合式人文经济发展方向。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东新桥,长不足百米,连通琴川街道和古里镇。单看桥两边的建筑,分不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镇。

两年前,桥两边风貌还大相径庭。桥南,是常熟琴川街道的国际汽配城和家居生活广场,清一色的现代化建筑;桥北,则是古里镇新桥村的农贸市场,多为老旧平房。这两年,新桥村通过存量更新,拆掉破旧平房,建成现代化的商业体。今年1月,商业体一期启动招商。“周围有多个专业化市场,人流量特别大,但没有商业综合体,因此生意不愁做。”入驻商户说。

“以前对面过来,是到乡下买菜;我们过去,是去城里逛街,”新桥村党委书记张进峰自豪地说,今后不管买菜还是逛街都要来他们这里。

从新桥村继续往古里镇深处走,这里有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服务功能。铁琴铜剑楼外的历史文化街区,是社交媒体中一个特别能“出片”的打卡地。纯白色建筑,极简的空间设计,串起了小桥流水,把水墨江南的风韵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不仅好看,还好玩。古里镇引进了初见书房、明堂美术馆酒店、不厌文创等国内新锐文化力量,以文博展览、新书作家分享、大咖讲座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文化滋养。这片人文艺术街区,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试点。

这里还有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乡情乡愁。假期来坞坵村露营烧烤,看千亩稻田,观夕阳余晖,偷得浮生半日闲;到芙蓉村的红豆山庄,或在屹立百年的红豆树下,听东南文宗钱谦益和一代才女柳如是的爱情轶事,或带着孩子来一次白茆山歌的非遗体验;去李市村,在明清建筑民宅上,古街巷里,寻找以前“铁李市”的繁荣和精致。

在传统印象中,城镇大多是以镇政府为中心,不断向外延伸发展,容易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城与乡的割裂。但在古里镇,一边是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的设施,一边是宁静的田园乡村环境,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座江南小镇正悄无声息地融入城市之中。

以人为本,耕读传家

何江是位旅居荷兰的知名画家,回国后,在一些江南古镇上游历、创业、生活了多年。天命之年,他将画室搬至古里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并开了一家名为“江南忆”的旧书店。

江南多古镇。何江为什么选择古里?

“古里不会让人感到‘脸盲’,因为这里有一座铁琴铜剑楼,这足以让人将古里和其他的江南古镇区分开,也给了古里人足够的文化自信。”何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古里深厚悠长的藏书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鲜明的文化特征,是人文经济发展的魅力所在。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在人文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古里而言,藏书文化,是这里最显著的特征。

走进铁琴铜剑楼,瞿氏五代楼主在读书、藏书、护书、刻书、献书的艰辛经历中,孕育坚韧精神——

“宁舍腴田百十亩,不弃秘笈一两橱”,彰显着他们藏书不惜代价的精神劲头;

“书贵流通,能化身千百,得以家弦户诵,善莫大焉。”文人书客尽可在楼内阅读、抄录藏书。楼主还免费供应茶水膳食。开放通达的理念泽及众多读书人;

中堂内,一幅长17米的《虹月归来图》,展示瞿氏兄弟将家中藏书分散至别处,转移7次,躲避战乱,辗转4年,最终把书安全运回古里的故事;

“书勿散,不能守,则归之公。”新中国成立后,瞿氏先后捐出所有藏书,单单《中华再造善本》中,有六分之一源于此。这种化私为公的家国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书香,浸润这座乡镇,扎下了文化的根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并在一代代人传承和演绎中,变得枝繁叶茂,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的支撑。

“街区风景很好,特别适合拍照,而且这里吃住玩,离市区又近,自己开车过来带家人玩非常方便。”住在上海的李响被朋友“种草”许久,特意在今年元旦假期来到古里,逛文创市集、玩飞花令、体验古线装。

“聚焦‘藏书’的主题,我们把历史文化融入当代人吃、喝、住、行等日常消费中,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欣赏到悠久的文化历史。”铁琴铜剑楼纪念馆馆长王宇说。在“藏书”主题的加持下,去年,古里镇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文旅产业收入超过5000万。

人文经济,共同繁荣

参观铁琴铜剑楼纪念馆的人,每天络绎不绝。“这些人群中,除了来古里镇的游客外,还有政府招商人员会带着客商来参观,企业也会带着客户来参观。”在王宇看来,带客商来参观文化资源,就是让对方对当地形成文化认同感。

人文经济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文化,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双赢。

回顾古里镇,乃至常熟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正是烙有乡土文明基因的农民,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自力更生,利用当地资源和条件,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这才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

47年闯荡,波司登从一个仅有11个人和8台缝纫机的乡间小作坊发展成世界品牌500强企业。来到波司登“登峰”展示馆,这里收藏了一件紫色羽绒服。上世纪,波司登带着这款羽绒服进入北方市场,因为前期市场调研不足,铩羽而归。银行、供应商等多方催款,让波司登陷入经营困境。波司登另辟蹊径,在第二年夏天,开创新羽绒服反季销售的新模式,清空了库存,回笼了资金,解决了难题。

近几年,波司登聚焦时尚创新和功能创新两个维度,推出新的创新品牌,开辟了全新品类空间,走出了中国羽绒服装全球领先的标杆之路。“不可复制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认为,唯有坚持不懈地抓住“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让这个行业、品类、赛道变得更有未来。

淼泉铸造成立于1993年,在古里镇曾有70亩厂房,亩均税收不到10万元。2020年,古里镇启动老旧工业区(点)更新改造,将包括淼泉铸造在内的600余亩低效土地全部收回,统一改造招商,打造现代化产业载体。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淼泉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说,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企业大大缩短了转型的周期,并更新换代全新的智能化加工设备,同时,自主研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目前,企业已经回迁进淼泉开元智造产业园,租用10亩地的厂房,全年已排满订单,预计今年销售超 1 亿元,亩均税收超40万元。

这里的潜能可不仅限于此。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将在今年启用,届时古里镇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一机遇的加持下,古里镇思路明确,将抓住三大片区产业用地更新的契机,着力构建虞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区“双核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城镇品质提升、能级跃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王菲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