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港股成交近1200亿港元增量资金进场 南向买入目标扩散

2024-03-18 09:10

港股大盘上周继续上升,恒指一度创出年内新高。恒生指数全周上升2.1%,收报16,720点。恒生科指上升4.7%,报3,549点。

市场板块轮动迹象明显,恒生综合行业分类指数普遍上升,其中原材料、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及信息科技分别升5.8%、4.9%、4.8%及4.5%,而电讯、能源及金融分别跌2.4%、1.0%及0.4%。

大市日均成交金额增加至1,191多亿港元,价涨量增,释放增量资金进场的利好信号。

港股通全周净流入218亿港元,重点买入目标从能源、电讯央国企逐渐扩散至其他板块。北向陆股通全周净流入243.8亿元人民币,外资回流A股的持续性增强,但离岸人民币仍在7.20偏弱水平震荡,说明传统长线外资回流仍需等待基本面的改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4.3%的水平,也阻碍了更多资金回流港股的速度。

在当前政策保持定力的背景下,还要耐心关注基本面数据企稳回升,重点关注M1、PPI及CPI是否有筑底回升迹象,以及房地产销售企稳。

策略上:

1)继续关注铜矿、黄金及有色金属股。全球经济周期扩张提振;近日国内大型铜冶炼厂开会讨论减产使得LME铜价向上突破;黄金继续受惠降息交易和资金避险;

2)网传《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主旨为坚持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提高新药挂网效率,支持“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关注创新药相关优质标的;

3)目前石油、煤炭、电讯及公用事业等央国企的预测股息率仍达到6.6%-8.8%不等,即使扣除20%的红利税,仍相对于2.4%的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具吸引力,在经济基本面数据未连续转强或更有力政策出台之前,高股息策略仍行之有效。

中国2月的金融数据显示1月的回暖主要是春节错位因素,信贷需求及经济动能仍然较弱。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400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2,899亿元,说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140亿元,一线城市持续放宽购房措施或提振部分购房需求。

不过,企业部门仍缺乏借贷扩产意愿,1-2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00亿元。2月M1同比+1.2%,增速按月大跌4.7%;M2同比+8.7%,增速按月持平;社融存量同比+9.0%,增速按月下降0.5个百分点。结合1-2月CPI同比增速为0%,核心CPI同比升幅仅0.8%,表明总体消费需求仍然较弱。。

美国2月CPI及PPI数据超预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4.3%左右的水平。2月PPI超预期反弹,PPI同比+1.6%,是2023年9月以来最高,其中商品PPI同比+0.2%,时隔四个月转正。核心PPI同比+2.0%,增速按月持平。上游物价有低位企稳的迹象,或使抗击通胀之路更为艰难。

不过,总体PPI仅回到2019年前的波动区间,而核心PPI也没有出现反转趋势,当前定论上游通胀重新升温的压力还言之尚早。核心CPI分项中,房租CPI环比增速较1月回落,同比增速也回落至5.7%,延续下行态势。不过,扣除房租的超级核心服务CPI环比增速仍达到0.5%,导致同比增速反弹至4.5%。

2月非农报告显示薪资环比增速大幅下行至0.1%,这对于抗击通胀来说是好消息。但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状态还未完全纾缓,就业市场供需缺口仍达270多万,且2月薪资同比增速达4.3%,均支持美国居民的消费,使得通胀下行的节奏更缓慢。

美联储及日本央行将于本周议息,两大央行的举措对全球资金流带来重大影响。3月FOMC点阵图对今年经济及利率的预测是市场关注焦点。

另外,日本工会总联合会表示,今年年度薪资增幅达到5.28%,超过去年的3.8%,为30多年来最大增幅,或为日本央行正式结束负利率铺平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