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李蓓坚定唱多!耐心等待20年一遇的牛市,已提高高股息类的比例,瑞银也看好

2024-01-08 17:36

2024年开年第一周,市场持续弱势,红利资产表现亮眼。但尽管弱势行情,但唱多者却并不稀缺。

而在这其中最为知名的要属有着“私募女魔女”之称李蓓。在最新的月报中,李蓓继续重申,中国股市将迎来牛市行情,且可能是10年甚至20年一遇的级别。

她还透露,考虑到保险入市的高确定性,自己提高了高股息类的比例。

政策的效果会逐渐显现
 

在月报中,李蓓从基本面、资金面两方面出发,分析当前市场。

基本面上,李蓓认为,政策正沿着预期的方向和节奏循序渐进的落地,后续几个月的时间,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

她指出,12月PSL的存量如期增加了3500亿;各地的城中村改造计划逐渐推出;广州发放了第1批房票;深圳的全市城中村改造计划也已经推出,涉及全市总建筑面积的40%。

另外,随着长期建设国债的资金逐渐投放到项目上,可以看到最新一期的建筑业的PMI数据出现了异动,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创出了过去5年历史同期的最高值。

企业盈利延续上行的趋势,11 月的工业企业利润单月甚至出现了超预期的加速,单月同比增速高达29%。

今年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保险

资金面上,李蓓指出,主动公募和主观私募的资金流出趋势,在未来一年都很难逆转。

她认为,随着公募的卖出将仓位结束后,市场上所有的存量投资者都会完成仓位出清。所以虽然年初市场表现的确低于预期,但中期上涨的障碍进一步扫清。

李蓓认为,今年的主要增量资金来自保险资金的入场,且从保险偏好的高股息类公司的开年表现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这种趋势正在发生。

对于年初弱势行情,李蓓认为,原因在于公募基金之间的互相博弈,抢先卖出。

站在2023年底,存量的投资人,除了公募基金因为之前几个月一直被限制净卖出,仓位依然保持高位之外。其它类别的机构,无论私募,保险还是外资仓位,仓位出清的过程都基本完成,仓位的绝对水平都是历史低位。 
新的一年开年,面临着新的一个考核周期和新的配置需求,道理上存量机构应该有加仓的动机,加上ETF持续净申购,有条件推动市场先出现一轮不小的上涨。然而开年之后戏剧的一幕发生了。虽然上证指数依然在3000点以下,过去几个月一直被限制不可以净卖出的公募基金,一下子被放开了。 
因为对被限制的规则没有明确的预期,于是公募基金之间互相博弈,抢先卖出。年初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尤其基金重仓股下跌惨烈。开年的戏剧一幕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个道理,世界充满了黑天鹅,不确定性始终存在。风险控制,包括仓位管理和恰当衍生工具的使用,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坚守牛市判断

展望未来,李蓓依然坚定唱多,称自己再次检查之前的分析,大方向支持结论的论据都没有动摇,判断在中期都没有改变,无非存量投资者的仓位出清来得更加彻底了。

在此前几个月的月报中,她曾表示,当前是中长期和中短期共振的底部,中国股市未来将迎来牛市行情,大概率是超越5年一遇的级别,可能是10年甚至20年一遇的级别。

李蓓还表示,20年一遇的低点,早晚2,3 个月进入右侧,都是正常,是值得承受一定的波动,耐心等待的。

操作上,李蓓认为,债券和商品市场都并没有大机会,自己把大部分的风险预算留给权益仓位。

利率:利率陷入鸡肋,中期上下两难。财政扩张,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后续的经济复苏都使得利率没有继 续明显下行的动力,而高存量地方债务负担,也使得利率需要保持低位,未来1年没有大幅上升的可能。
商品:未来1年中国复苏美国衰退,总需求没有共振。商品总体没系统的趋势性机会,只有一些局部的相对 强弱机会和库存周期的节奏性机会。密切跟踪,当遇到高赔率高确定性的局部机会,也会积极把握。 

她透露,自己大致维持65-70%的权益类净仓,其中指数类(含 ETF,股指期货,股指期权)50%,个股类20%,考虑到保险入市的高确定性,提高了高股息类的比例。 

瑞银:8倍PE投资机会全球难寻

除了李蓓,瑞银也在看多中国资本市场。

在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瑞银全球投资银行大中华研究部总监连沛堃表示,当前股市估值太便宜,MSCI中国指数PE仅有8倍,今年会有15%的上行空间。对港股建设性看好,主要原因是外资港股仓位很低,美联储未来降息将促进外资流入,港股中互联网板块盈利增速高达23%。

他还指出:“因为现在估值很低,很多作长线投资的基金经理,重新来到中国,看看有没有机会,基本面是出发点,估值太便宜,其他发达市场也好、新兴市场也好,很难找到有8倍PE的机会。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则表示,A股开年以来的下跌是机构抱团瓦解的结果,可以看到机构重仓股下跌,市场热度迁移到高分红。A股最坏时间已过,因企业盈利已开始反弹、政策继续发力,以及投资者信心有望改善。

配置上,瑞银现阶段看好价值股,随着A股摆脱弱势,未来将更偏好增长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