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瑞浦兰钧(00666.HK)正式上市:市值超400亿元,潜力赛道中的成长型选手

2023-12-19 14:15

12月18日,瑞浦兰钧(00666.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18.3港元,开盘股价上涨。作为“青山系”的第一个IPO,瑞浦兰钧本次总计发行1.16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1.2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1.21倍超额认购。

市值方面,瑞浦兰钧超过了去年上市的中创新航,成为目前港股市值最高的锂电池公司。瑞浦兰钧市值在420亿港元左右,而中创新航在320亿港元左右。

瑞浦兰钧会有如此高的热度,与其在未上市前就一直备受市场期待有关。

作为最早践行“动储结合”战略的公司,瑞浦兰钧获得了行业领先的地位,2022年全年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相对而言,储能电池的市场增长更快,而排名靠前的宁德时代、比亚迪都已上市,瑞浦兰钧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正式上市即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于瑞浦兰钧来说意义非凡。而笔者认为,其意义并非止步于瑞浦兰钧本身,这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健康的信号,极具价值。

 

优质企业成功上市背后,业绩表现收获肯定

 

在股市不算景气的时期,市场理应休养生息,IPO整体节奏也会放缓。而目前资本市场之所以还为IPO留下一扇门,为的是让优质企业上市,支持其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所以此时成功IPO上市,本就是对瑞浦兰钧的业务经营、财务数据等多方面表现的肯定。

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瑞浦兰钧收入从9.07亿元大幅增加至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1.9%。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6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4%,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在“动储结合”战略下,瑞浦兰钧从第一个电池交付起到实现146亿元收入,只用了四年,明显低于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已上市同行所花的时间。

具体看各产品收入,2022年,动力电池收入占比31.7%,储能电池收入占比57.4%。2023年上半年,动力电池收入占比18.9%,储能电池收入占比65.%。 

结合总收入保持增长不难判断,因为践行“动储结合”战略,瑞浦兰钧能够在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的阴霾下,抓住储能电池的需求爆发,最终交出更加优秀的“成绩单”。

所以,瑞浦兰钧能够成为资本市场中优质的投资标的,正是因为,一方面,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齐头并进”时,瑞浦兰钧占据双赛道,发挥出“1+1>2”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动力电池市场波动时,瑞浦兰钧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依靠储能市场将产能充分利用,稳住产能利用率,从而在行业中彰显出竞争力。

这样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将会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打开想象空间并且为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目前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劣币”严重,低端劣质产能居多。而发展更好、技术更优的企业在上市募资后,进一步加速建设和扩充高端产能,通过规模效应降本,某种程度上也将加速“劣币”出清。 

由此,行业越来越健康发展,瑞浦兰钧则会在这样的“正循环”中实现持续成长。

  

业绩高成长性背后,“产品竞争力”是价值支点

 

瑞浦兰钧实现业绩高成长性的背后,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组成的增长双轮,而在笔者看来,这背后还有“产品竞争力”作为价值支点。

这样认为的逻辑在于,笔者发现,瑞浦兰钧深刻了解到电池的痛点和技术瓶颈,不断加大投入来提升技术和产品,从而产品持续吸引客户,进而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力与市场份额,最终才形成了稳定的行业地位和口碑。

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研发开支分别为0.727亿元、2.456亿元、7.677亿元和5.052亿元,保持数倍的增长态势。

通过不断地研发投入,瑞浦兰钧去年发布了“问顶”技术,并且技术伴随着研发投入而持续升级。不久前,“问顶”技术赋能的345Ah储能电芯和5.5MWh储能电池系统一经发布,便成为领先行业的电池产品。 

对比竞争对手的产品,“问顶”技术让电池能够在同样尺寸下获得更大的能量密度,并且寿命更长、安全性提高,成本还得到降低。“产品竞争力”是硬实力,瑞浦兰钧也由此构筑起更高的技术壁垒。

也因为如此,瑞浦兰钧的电池产品备受客户认可,并且客户分散度好,在全球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 

动力电池领域,瑞浦兰钧的客户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零跑汽车、威睿电动等企业,还涵盖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著名汽车公司、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豪华汽车公司及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储能电池领域,瑞浦兰钧的客户包括阳光储能、古瑞瓦特、固德威等,涉及到包括家用储能集成商、光伏逆变器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及EPC公司。

可以看到,公司的电池产品遍布全球,并且渗透到各种应用场景。随着全球产能建设和扩充完成,瑞浦兰钧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保证产品供应稳定,在惠及更多客户的同时,打开收入的增长空间。

硅谷教父彼得·蒂尔在《从0到1》书中介绍了创造价值的过程,提到从无到有,企业要善于创造和创新,通过技术专利、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形成壁垒,由此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而成为这个市场的唯一,这样足可以让企业安享丰厚的利润。

不难意识到,瑞浦兰钧的战略布局正在朝着上面这样的方向不断前进。瑞浦兰钧找到自己的创新方式,使得自己未来能够与众不同,最终可以成长得更好。

  

结语:

 

无论是从横向对产业的拉动效应,还是从纵向时间线来看,动储双赛道“长坡厚雪”,前景依然广阔。

上市后,瑞浦兰钧的成长故事将会继续。目前除了有规模、有成长、有产品这些稳固的基本面,成功上市后,有资本市场的力量加持,将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产能建设和技术创新上。 

站在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往往都面临着对公司体量与成长性的两难抉择。

体量大的企业有更多壁垒,比如技术,比如规模效应下的成本管控能力。成长性可以说是衡量企业能力的根本标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价值的体现。独有体量但成长性不好,也很难为投资者带来收益,难以长期吸引投资者。

从目前的核心数据来说,瑞浦兰钧在不失体量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成长性,或是潜力赛道中的成长型选手,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