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12-11 07:2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上周,CXO(医药服务外包)的股价大跌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而这肇始于药明生物(02269.HK)一份不及预期的业绩指引。
12月4日,药明生物更新业绩预期,大幅下调了公司今年的业绩预期,预计2023年实现整体收入约10%增长,这意味着,公司将终结此前连续的高速增长状态。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六年时间,药明生物营收维持40%以上增速,归母净利润最高增速接近150%。
业绩预期公布当日,药明生物股价大跌23.79%。两天后的12月6日早间,公司再发公告拟购回最多4.248亿股股份,回购金额不超过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进行护盘。
但回购消息并未立马止住药明生物的跌势,上周5个交易日,药明生物股价累计跌幅达32.53%。
作为CX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此次其下修业绩目标,也同时带崩了一众CXO股票。A股方面,CXO指数上周累计下跌5.46%,“创新药寒冬”的担忧又再次升起。
业绩增速或大幅低于往年
药明生物2023年的业绩恐将不及预期。
12月4日早间,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业绩展望,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全年整体增长将达不到最初目标。
具体来看,下调的业绩预期集中在药物开发(CDO)和药物生产(CMO)两大板块。
其中,CDO收入预计下降18%—20%,主要由于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新增120个项目的目标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减少约3亿美元收入。
此外,公司的CMO收入预计下降15%—18%,主要是3个大型药企项目因监管审批延迟而影响约1亿美元。
此外,药物发现(CRO)、药明合联(XDC)/药明海德(疫苗)则符合预期。公司还表示,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
二级市场方面,在药明生物下调业绩展望后,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24%。随后,药明生物股票盘中暂停买卖。12月5日复牌后,药明生物股价继续下跌。
截至12月8日收盘,药明生物报29.35港元/股,本周累计跌去32.53%。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六年时间,药明生物营收维持40%以上增速,归母净利润最高增速接近150%。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药明生物的营收分别为16.19亿元、25.34亿元、39.84亿元、56.12亿元、102.90亿元、152.69亿元,增速分别为63.68%、56.56%、57.18%、40.88%、83.35%、48.38%。
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亿元、6.31亿元、10.14亿元、16.89亿元、33.88亿元、44.2亿元,增速分别为79.05%、149.61%、60.77%、66.59%、100.63%、30.45%。
根据业绩指引,药明生物预计2023年实现本集团整体收入约10%增长,并将继续投资提升能力及产能,以在2024年及2025年保持强劲的毛利及增长率。这也就意味着,药明生物将终结此前连续6年的高速增长状态。
药明生物这份不及预期的业绩指引,带崩了一众CXO股票。截至12月4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跌6.92%,港股跌8.80%;凯莱英A股尾盘跌停,港股跌10.91%。
CXO成为上周(12月4日至12月8日)两地市场的最大拖累。A股方面,CXO指数上周累计下跌5.46%,周跌幅前20名的医药股中,有9家CXO,占比近半。
“迟来的”业绩下调
行业信息显示,2021年中开始,创新药的一、二级市场同时降温,众多创新药企股价经历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回调。
据了解,受制于全球投融资环境未明显复苏、企业新开项目数量收紧,叠加此前新冠疫情带来行业研发投入增加导致的高基数的影响,海内外多个CXO企业调低了今年的业绩指引。根据中信建投研报,今年年中,包括Lonza、Labcorp、IQVIA等多家CXO海外龙头企业下修了今年的业绩指引范围。
今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盈利增速已罕见出现下滑。根据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4.92亿元,同比增长17.84%,这一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同期,药明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22.67亿元,同比首次下滑10.59%。也就是说在业绩指引发布的两个月前,药明生物2023年业绩放缓已有明显迹象。
今年上半年,药明生物的毛利率为41.93%,较2022年同期的47.36%,骤降5.43个百分点,回到2019年的水平。2019年同期,公司的毛利率为41.75%。
此外,从上半年新增订单角度看,药明生物的业绩高增速也不可持续。今年上半年,药明生物新增订单只有46个,同比去年的59个减少13个。
业内人士表示,CXO行业的营收是项目制,今年的业绩往往源于几年前的订单。药明生物业绩突然变脸,与其说是业务端的不及预期,更像是一次为拆分药明合联成功上市而“迟来”的业绩下调。
今年7月,药明生物突然宣布旗下控股子公司药明合联分拆上市,彼时ADC(抗体偶联药物)管线市场热度较高,药明生物可能是为了赶上ADC热度,获得可观的融资额。
而药明生物作为公司的母公司,对药明合联业绩的影响至关重要。以2022年为例,药明合联来自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关联交易金额达9.33亿元,约为收入的94%。
在药明系的护航下,药明合联成为一支牛股,7名基石合计认购约1.1391亿股的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的63.83%。11月17日,药明合联登陆港股,当天涨幅35.92%。
药明合联登陆资本市场仅半个多月,控股股东药明生物突然发出一份大幅变脸的业绩指引,时间点颇为敏感。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来看,药明生物此前相对其他CXO企业高调的业绩指引,很难不让市场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