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11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升至51.5,为近三个月来最高

2023-12-05 10:23

本文来自:财新网

 

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见效,11月中国服务业扩张速度加快,企业信心回升,经济景气度升至三个月来新高。

12月5日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1.5,较10月回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三个月来最高。

此前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上升1.2个百分点至50.7,重回扩张区间;两大行业PMI同时反弹,带动当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从10月的50升至51.6,均创近三个月来新高,反映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改善。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11月制造业、服务业PMI分别回落0.1个、0.8个百分点至49.4、49.3,后者为年内首次落入收缩区间;综合PMI下降0.3个百分点至50.4。

 

经营活动和新订单录得 3 个月最快增速

最新 PMI 调查数据显示,11 月份中国服务业供需皆进一步增长。相比历史水平,当月增速虽然偏低,但随着市况改善,无论经营活动或新接业务总量皆创下 3 个月来最高增速。

受访企业反映,市况基本面改善,新订单增加,但客户数量不足,制约整体增长。同时,外需维持扩张,11月服务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小幅回落。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服务业供求同步扩张。服务业市场逐步好转,供给和需求不同程度改善。11月,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十一个月位于荣枯线上并灵得近三个月以来新高。不过也有部分企业表示市场改善路弱于预期。服务业出口继续增加,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市场信心略有增强,部分企业预期经济环境改善和客户数量增加,11月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从上月的2020年4月以来低点小幅上扬,但仍低于长期均值。不过,用工仍有轻微收缩,部分企业对增加人手继续保持谨慎。

11 月份,服务业用工打破 10 月份持平状态,出现轻微收缩。月内用工量下降的企业普遍表示原因与需求相对低迷有关,所以相应重组调整。

 

 

由于企业对增加人手继续保持谨慎,导致积压订单量在第四季度中期继续上升,惟积压率仅算轻微,较 10 月有所放缓。

 

通胀压力减弱


 

11 月份,中国服务业整体投入成本继续上扬,企业普遍表示原因与用工成本及原料价格上升有关。不过,当月成本升幅尚算轻微,为 2022 年 6 月后最低。

服务业收费价格的涨幅也有所放缓,已降至 3 个月来最低,与长期平均涨幅大致相若。

王喆表示,服务业价格涨幅有限。虽然劳动力和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但总体而言成本侧价格升幅不大,服务业投入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内灵得去年 7月以来的最低值。收费端价格涨幅同样较小。

 

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同步扩张


 

11月份,综合产出指数从10月份的50.0临界值升至51.6,显示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总量恢复增长,整体增速虽然尚低,但已是8月后最高记录。行业数据显示,当月制造业产量恢复增长,服务业活动增长率改善,共同推高综合指数。

 

 

新订单总量录得温和增速,也是3个月来最佳表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当月销售皆加速增长。然而,新增出口业务量在11月继续下降,制造业出口需求减少,抵消了服务业的出口增长。尽管积压业务量微增,整体就业仍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轻微收缩。成本压力在11月继续减弱,综合投入价格的涨速放缓至7月后最低。因此,中国企业的销售价格仅略有上调。

王喆表示,2023年11月,财新中国综合PMI录得51.6,较前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度同步扩张,供求均创下近三个月新高,外需受制造业出口拖累明显,通胀压力不大,市场乐观情绪有所好转,不过就业仍是隐忧。

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消费稳步提升,工业生产扎实推进,市场预期亦有所改善。不过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内外部需求仍有不足,就业压力仍然偏大,经济回升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展望未来,政策层面仍需围绕扩大消费、增加收入、促进就业、稳定预期做文章。近日,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加强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多渠道畅通民企融资。考虑到三季度经济增长略超预期以及四季度低基数效应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在望,前述着眼长远、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的政策措施应加强力度,持续培育市场主体长久信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