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夜读 | 缅怀芒格传奇,投资智慧长存

2023-11-29 23:57

投资界的传奇人物、“股神”的左膀右臂,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11月2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世,享年99岁。再过一个月,到2024年1月1日,他就将满100岁。

而他的好友、合作伙伴,93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巴菲特发布声明表达哀悼之情,并表示,如果没有芒格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地位。

相较于巴菲特的千亿美元身家,芒格的个人财富仅为26亿美元,并不起眼,但芒格的投资智慧,与巴菲特亲密无间的合作,创造了一段投资界的佳话。

“股神”巴菲特的最佳拍档

查理·芒格在成为巴菲特的得力助手之前就已是富豪。他从1962年开始管理投资合伙公司,从那时起到1969年,标普500指数平均每年上涨5.6%。巴菲特的公司平均年回报率为24.3%,而芒格的能达到24.4%。

两人在1959年相识,当时芒格已经搬到洛杉矶,他在参加在家乡举办的一次晚宴时,见到了同来参加晚宴的巴菲特。两人一见如故,都认为彼此是自己见过最聪明的人。此后,两人经常通信交谈,并在1978年开始正式合作。1978年,芒格以副董事长身份进入伯克希尔哈撒韦。从此巴菲特的多个重大投资项目中,都能看到芒格的身影。

巴菲特对芒格不吝赞扬,认为芒格拓宽了他的投资方式,使他不再局限于“捡雪茄屁股”的投资方式。从1971年一反传统“高价”收购喜诗糖果开始,在芒格的帮助下,巴菲特组建起了一个保险、铁路、制造业和消费品集团。在这对黄金搭档的管理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从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转变成如今的投资界巨擘,公司市值从1000万美元猛增至近7500亿美元,飙涨超过7.5万倍。

投资界“金句大王”

  •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 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 要想得到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 多谈谈你的失败历程、少吹嘘你的成功经历,这样对你好。
  • 即使你不喜欢现实,也要承认现实—— 其实越是你不喜欢,你越应该承认现实。
  • 承认自己不懂某样东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即将来临。
  •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 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 总的来说,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你们不要陷入自怜的情绪中。
  •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他们。
  • 人们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 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 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 我认为我们(美国)正处于或者接近我们文明的顶点……如果50或者100年后,我们(美国)只比得上亚洲某国家的的三分之一,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如果要赌,这世界上将来干得最棒的应该是亚洲。
  • 聪明人也不免遭受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们就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 大部分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来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东西:早死、错误的婚姻、等等。
  • 避免妄自尊大和厌倦无聊的情绪。
  •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  
  • 认识和适应你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本质,别指望它来适应你。
  • 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
  • 正视现实,即使你并不喜欢它——尤其当你不喜欢它的时候。
  • 直面你的大问题,别把它们藏起来。
  • 千万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记住,声誉和正直是你最有价值的财产——而且能够在瞬间化为乌有。

芒格的投资智慧

  • 根据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我们认为只有两种风险:一,血本无归;二,回报不足。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动性很大的,比如喜诗糖果通常一年有两个季度都是亏钱的。反倒是有些烂透了的公司生意业绩很稳定。
  •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把可以量化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他们想“发扬”自己在学校里面学的统计技巧,于是忽略了那些虽然无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一生都致力于避免这种错误,我觉得我这么干挺不错的。
  • 对于我而言,把股票分成“价值股”和“成长股”就是瞎搞。这种分法可以让基金经理们借以夸夸其谈、也可以让分析师们给自己贴个标签,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谱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 做空很危险。
  • 坐在空头位置,又看到股价遇到利好大涨,这是一件特别让人气愤的事情。人生苦短,遭受这种气愤太不值当了。
  • 公开叫价的竞价方式就是设计来让人的脑子变成一锅粥的:由于别人也在叫价,你觉得(你的竞价)得到了社会认同,你会有一种回馈倾向,会陷入一种“被剥夺超级反应综合症”,觉得(必须想方设法阻止)你的“心头好”离你而去……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这种方式就是设计来操纵人的心理的,让人们去做白痴的事情。
  • 我们喜欢重仓那些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其他决策的地方。
  • 能理解投资的真髓也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反之亦然。
  • 不管是对于私有企业的企业主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买卖时参考的标准应该是企业内在价值而不是过往成交的纪录,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概念,而且我认为永远也不会过时。
  • 巴菲特和我不是因为成功预测了宏观经济并且依此下注才获得今天的成功的。
  • 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我们的表现就显得非常平庸了。(游戏的重点)不是非常多的动作而是非常大的耐心。你要坚守你的原则,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大力出击。
  • 模仿一大堆人意味着接近他们的平均水平。
  • 量入而出、时刻攒钱、把钱放到可以延期交税的账户里。时间长了,你就会攒出一笔财富了。这完全不需要动什么脑子。
  • 经验告诉我们,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并且适时、果断、有魄力地做一些简单而合理的事情,就能奇迹般地让你致富。偶尔出现的这种机会往往赐予那些时刻准备着、一直搜寻着、并且愿意分析复杂事物的人。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使用你平时谨慎耐心攒下来的弹药、大手下注在那些胜算极大的赌局上。
  • 我们的投资风格被称作焦点投资,意在持有十只股票、而不是一百个或者四百个。好投资不好找,所以应该集中在那些少数几个好的上,这对于我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投资界98%的人都不这么想。这对我们倒是挺好的。
  • 我以前那个年代,汉堡包5美分一个、最低时薪是40美分,所以我算是见证了巨大的通胀了。但它摧毁了投资环境吗?我不这么认为。
  • 我们犯的错误有两种:一,什么都不做(看到了机会却束之高阁),巴菲特说这个叫做“吮指之错”;二,本来该买一堆的东西,我们却只买了一小眼药水瓶的量。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该做的没做、该买的没买。
  • 人们破产的常见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纠结。你花了这么多心血、这么多金钱,花的越多,就越容易这么想:“估计快成了,再多花一点儿,就能成了……” 人们就是这么破产的——因为他们不肯停下来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没了呗,我承受得起,我还可以从头再来。没必要为这件事情沉迷不误,这可能会毁了我。”我不会花太多时间追悔过去,一旦吸取了教训,我就不会再陷在里面了。
  • 一般认为,最好的情形就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然后美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接一个地被送到你的面前——直到几年之前,风投界的人们就是这样享受的。但是我们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就跟要饭的似的到处寻找好公司来买。20年来,我们每年最多投资一到两个公司……说我们已经挖地三尺了都不夸张。(好机会)是没有专业推销员的。如果你坐在那里等待好机会来临,那你的座儿很危险。
  • 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 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 避免和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交易。

查理·芒格生平:早年求学展露聪明才智

查理·芒格出生于美国内部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少年时期曾在巴菲特的祖父Ernest Buffett的杂货店打工。芒格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他的祖父是美国地方法院法官和州议员。

图片

芒格高中毕业后在密西根大学就读,专业为数学。1943年,在芒格19岁生日后几天,他从大学退学加入美国空军,在一次军队内部测试中,芒格获得了极高的分数,于是被指派前往加州理工攻读气象学。

芒格随后申请哈佛法学院,但遭到招生办的拒绝,原因是他并没有完成本科学历,但芒格家族的朋友、哈佛法学院前院长Roscoe Pound致电招生办力荐芒格,于是他得以在哈佛法学院深造。1948年,芒格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哈佛学业。

在学习和军旅生涯中,芒格学习了一项他认为对日后的投资有着重要影响的“技能”:德州扑克。他经常使用德州扑克的一些术语来解释他股票交易的理念。

“你需要学习的是当机会对你不利的时候,要及时‘弃牌’(fold),但当你觉得机会来临的时候,要加大投注,因为这样的机会很少。”芒格在日后这样说道。

图片

投资生涯:与巴菲特一见如故

在获得哈佛法学院学位后,芒格举家又搬回了他曾生活过的加州,在这里他加入了律所Wright & Garrett,成为一名律师。1959年,35岁的芒格短暂回到家乡奥马哈,处理他已故父亲的律所事务。当年他第一次见到了时年29岁的巴菲特,双方十分投缘,巴菲特称,在很多方面他觉得两个人的想法非常一致。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巴菲特表示,与芒格相处60多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

1962年,芒格合伙成立了律所Munger,Tolles & Olson LLP,随后不久,他放弃律师业务,专注于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

根据巴菲特在1984年发表的文章称,芒格在1962年至1975年这13年间,投资业绩达到年化19.8%,而同期道指年涨幅为5%。

但芒格的首个投资公司Wheeler, Munger 最终还是在1976年关闭,因为1973年和1974年分别出现32%和31%的投资亏损。

1975年,芒格加入伯克希尔担任副董事长,在此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

芒格曾向巴菲特建议,如果想要打造一家大型的、可持续超越其他投资者的公司,就必须要购入一些有着坚实品牌的公司。巴菲特曾表示,芒格是架构师,而自己是实现架构的承包商。

巴菲特与芒格联手将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大型控股企业之一,目前伯克希尔旗下包含保险公司Geico,Burlington北方铁路公司,持有苹果、可口可乐、美国银行、美国运通等股票总值近4000亿美元。伯克希尔A股股价也已经达到每股50多万美元,总市值近8000亿美元。根据伯克希尔2022年年报,从1964年至2022年,其涨幅高达3.7万倍,而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为247倍。

晚年生活:活跃于各种事务活动

每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是芒格受到外界关注最多的时刻。他与巴菲特同台接受股东的提问,由于他犀利简洁同时又不乏智慧和幽默的回答,与巴菲特经常冗长的回答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历年来股东大会一大看点之一。

例如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一位股东提问对于互联网股票的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巴菲特做了详细的回答,但芒格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将葡萄干混入粪便中,它还是粪便。” 表达其对互联网泡沫的抨击态度。

除了投资事业以外,芒格还活跃于慈善捐赠事务,他向母校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捐赠了数百万美元。

尽管没有任何建筑学专业背景,但芒格还热衷于建筑设计,他对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都贡献了许多建筑设计方面的建议。

近年来,尽管年过9旬,但芒格依然活跃于各种事务活动中,他没有缺席近年来举办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今年8月份,他还坚持与家人一起前往明尼苏达钓鱼,这是芒格家族延续了过去数十年的家庭传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