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马云又出手!进军火爆预制菜赛道(附概念股)

2023-11-24 12:30

天眼查显示,杭州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井头)11月22日成立全资子公司杭州马家厨房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家厨房),出资额为1000万元。

其中,马家厨房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食用农产品批发、食用农产品零售等。而大井头由马云实控,持股比例为99.99%。

作为2023年最火爆的赛道之一,“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写入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6年规模将达10720亿。未来,面米、蔬菜类将占据近五成份额,而肉禽类和水产类增速更高。

“退休”后的马云:从技术到预制菜?

2023年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文件中,首次出现了“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并提出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等指导内容。

从上述公司的主营范围不难看出,除了专业的养殖技术、数字化等领域,对于食品销售、预制菜的关注也是马云旗下多家餐饮、农业公司的经营重点之一。

但在“马家厨房”以前,实际可能从事预制菜的生产销售业务的公司并不多。杭州云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或许是其中之一,但其主营线下餐饮门店,规模相对较小。

国内预制菜主要市场在于服务B端需求,C端需求增长虽快但体量仍然较小。通过建立“中央厨房”等预制菜大规模生产研发,关注成本优势、原料加工产业协同、渠道布局,是当前市场投资的重点。

目前,“马家厨房”并未对外透露更多业务规划,后续将如何经营还未可知。

但已有外界猜测认为,其或将配套多地渔业养殖产业园,开展更多食品深加工投入。从农业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预制菜深加工模式可以有效链接生产和消费需求,协助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内部的农村业办公室、数字农业事业部、数字乡村实验室等部门承载了马云及其他阿里高层对于国内农业、农村的关注和投入。其中,盒马鲜生所主导的盒马村等产地合作建设为国内多地农民带来了稳定采购订单,数字乡村计划则协助了不少农人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降低供应链成本。

但随着近期“退休”的马云开始成立独立于阿里巴巴体系的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生产公司,其未来将如何发展农业成为外界重点关注的领域。

据近期马云办公室对外发布声明显示,马云近几年一直在筹集用于国内外投资农业科技和公益事业等项目的资金。

预计未来,马云在农业技术及食品加工上的投入还将进一步扩大。

预制菜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预制菜是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运用标准化作业,经预先加工,或烹调制成,并经过包装好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资料显示,2021年美国、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到60%以上,而我国仅为13%左右,发展空间巨大。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未来市场规模保持1.5%左右的增速。

预制菜已成为农产品和食品企业争相发力的方向之一。例如,世界粮油巨头益海嘉里旗下的中央厨房沈阳项目预计明年初正式投产,预计可日产4万份金龙鱼丰厨品牌学生餐、2万份冷链便当、46吨预制菜、40吨净菜。

川财证券认为,预制菜行业仍然处于蓝海竞争阶段,并未出现较多的规模以上企业,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目前B端为预制菜市场的重心,主要参与企业类型有上游农林牧渔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专业预制菜企业和食材供应链服务商。C端主要参与企业类型为餐饮企业和新零售企业。上游原材料企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在渠道铺设方面,保证B端客户的同时,需要发展电商、新零售平台的合作机会,B、C端兼顾发展塑造竞争优势。

有哪些相关机会?

锅圈、中食民安、呷哺呷哺、万洲国际、统一企业中国、雨润食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