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万亿基金巨头警告:美企债务违约周期即将到来,2024年请拿好现金

2023-11-22 03:20

每年这个时候,管理1.3万亿美元资产的基金巨头普信金融(T. Rowe Price Group)都会对未来一年的股票、债券和全球经济进行预测。以下是该机构对2024年的五大投资观点。

1、保持警惕,在投资组合中持有大量现金

普信金融表示,美国政府通过刺激性财政政策为经济注入了活力,这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紧缩货币政策形成了冲突。

从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4.9%的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似乎出现软着陆迹象。但普信金融首席经济学家Blerina Uruci预测,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这让人们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怀疑。她说,高昂的资金成本(现在债券收益率上升了这么多)将约束大手大脚的人,并抵消财政政策。她说,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收益率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给2024年的经济带来了风险。”

Uruci还认为,宣布战胜通胀还为时过早。普信金融资本市场策略师穆雷(Tim Murray)补充说,这意味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短期内不会放松利率政策。穆雷表示:“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我们从美联储得到降息的信号之前,经济复苏仍有疑问。”“鲍威尔一直在说,‘我们不会很快削减开支。’”他总结道:到2024年,复苏仍将是未知数。

普信金融表示,有两种方式来看待这种黯淡的前景。一种方法是只看表面,保持防御性,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大量现金,这是该机构策略师所提倡的方法。

另一种假设是,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将继续被夸大,就像一年多以来的情况一样。如果真的不可能出现衰退,普信金融当前的悲观情绪正是股市多头希望看到的情况。

2、不良商业房地产贷款不会摧毁经济

对2024年的另一大担忧来自美国主要城市中近乎一半空置的办公楼。投资者担心贷款机构无法收回贷款,并造成一场信贷危机,使金融体系的很大一部分陷入瘫痪。

普信金融投资组合经理彼得•贝茨(Peter Bates)最近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会见了几家商业房地产贷款机构。他表示:“我当时的想法是,这可能是一场灾难,许多银行对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敞口过大。但我目前的结论是,这个问题很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

贝茨列举了两个原因。首先,如果银行被迫出售贷款,很多投资者会在场外等待买进。

其次,银行监管机构去年夏天明确表示,在要求银行将商业房地产贷款重新归类为问题贷款方面,他们将采取灵活态度,此举将迫使银行为这些贷款提供更多资金。“银行监管机构表示,他们将对银行如何对这些资产进行分类采取相当宽松的立场。这基本上给了每个人时间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商业地产不会引发下一次衰退。”

从这种预期中获利的一种方法是,持有那些因为拥有大量风险敞口而价格低廉的公司。贝茨以人寿保险和年金公司Corebridge Financial为例。由于保险公司在债券上投入了大量资金,Corebridge将从更高的利率中受益。贝茨说:“在一个利率更高的世界里,人寿保险公司将赚很多钱。”

3、投资美国基础设施

美国公司正在将供应链迁回国内,以提高可靠性。《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等联邦政策授权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建设支出,形成了基础设施支出的大趋势。

贝茨表示:“我们在美国投资不足已经有20多年了,特别是在去全球化的情况下,更多的美元进入了美国的基础设施。为此我们需要钢铁。”他认为,钢铁动力公司(Steel Dynamics)将从中受益。

4、选择小盘股

由于美国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提高了经济增长的可能性,由中小市值公司组成的罗素2000指数近期出现反弹,但所谓的中型股看起来仍处于历史低位。普信金融的穆雷表示,股价如此便宜,已经反映出经济衰退的预期。

这意味着,如果发生经济衰退,股价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使得中型股颇具吸引力,即便是对那些不排除2024年经济衰退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不过,穆雷警告说,人们可能需要等上两三年才能看到回报。

5、现在要特别小心那些负债累累的企业

2020年和2021年,许多美国企业以接近零的利率进行再融资,但这些债务终将面临到期,而两到三年前出现的大量廉价债务很快就会面临这些压力。普信金融全球投资级债务主管史蒂夫•布斯(Steve Boothe)警告称:“2024年和2025年,美国企业面临大量即将到期的债务。”“2020年和2021年的许多低息债务将需要在2024年和2025年进行再融资。”

这表明一个债务违约周期即将到来,布斯认为违约率将从现在的几乎为零上升到贷款的3.5%。他表示:“这不是世界末日,但我们会感到更痛苦。”违约周期也是穆雷对2024年美国经济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该机构表示,如果投资者持有股票,最好了解再融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