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日赚1个亿,比亚迪“完胜”特斯拉?

2023-10-23 14:37

日赚1亿元

业绩一路狂飙的比亚迪,又赢麻了。

10月17日,比亚迪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预计净利润为205亿元-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141.64%。

同时,仅仅是第三季度,比亚迪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46亿元-115.4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7.16亿元增长67%-101.99%,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6.05亿元-105.05亿元,同比增长61.29%-96.90%。

图片
图源:比亚迪公告

根据此前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收2601.2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54亿元。

这意味着,比亚迪在第三季度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在百亿元左右,已经接近整个上半年的利润水平。

而如果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润超过百亿元,这会是比亚迪继2022年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之后,季度净利润首次破百亿。

换算到单日,比亚迪平均每天盈利能超过1亿元。

王健林曾经定下的“1个亿”小目标,被比亚迪1天就完成了,赚钱水平相当炸裂。

面对势如破竹的比亚迪,资本市场更是反应敏锐。

截至10月18日收盘,比亚迪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其中A股报收249.07元/股,市值为7251亿元;港股报收257.4港元/股,市值为7493亿港元。

销量紧逼特斯拉

“2023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良好的增长势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创下历史新高,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公告中将首功给了新能源业务。

近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有目共睹。

而且,不同于不少造车新势力靠着“爆款车型走天下”的策略,比亚迪采用的是“车海战术”。

通过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比亚迪打造出了秦PLUS DM-i、秦PLUS EV、唐DM-i、宋Pro DM-i、汉EV、元PLUS等一系列2023款冠军版车型,再加上护卫舰07、海豹、腾势D9、海欧等高端产品线,比亚迪的车型可以说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做到了最大化的人群覆盖,以规模效应提高了盈利能力。

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比亚迪已经实现累计车辆销量达207.96万辆,同比增长76%。

而根据年度销量达到300万辆的年初既定目标,比亚迪要在今年剩下的三个月售出92.04万辆,月均销售31万辆。

虽然,前三季度月均23万的销量,加重了比亚迪在第四季度的业绩负担,但是,往往第四季度是汽车销售的旺季,不出意外,比亚迪全年KPI的任务可以完成。

除此之外,比亚迪在海外的销量也持续创下新高。

前三季度中,比亚迪5、6月份的海外销量一直徘徊在1万出头,而7、8月份销量分别攀升到了1.82万辆、2.5万辆,截止9月底,比亚迪已经累计出口约14.55万辆。

业绩与销量齐飞的比亚迪,无疑给了特斯拉巨大威胁。

根据特斯拉之前披露的产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出现了交付量下滑,以43.51万辆的交付,环比第二季度下跌6.7%。

而第三季度,比亚迪凭借纯电动车型43.16万辆的销量,与特斯拉只有3500辆左右的差距。

切入苹果产业链腹地

在业绩公告中,比亚迪还提到了逐渐向好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比亚迪称,受益于海外大客户份额提升及安卓客户需求回暖、新能源汽车和新型智能产品等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其中的安卓客户需求回暖,无疑指向了华为手机。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公开场合提到:“我们代工很多手机,华为的手机大部分是我们造的。”

而今年华为Mate 60系列的销量猛增,也让比亚迪对利润的提升更加有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似乎并不甘心只为华为“打工”。

今年8月,比亚迪电子公告称,已与捷普公司附属公司捷普电路签订了框架协议,比亚迪将以158亿元的价格收购捷普电路位于成都、无锡的产品生产制造业务,这也将是比亚迪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并购。

由于在苹果公司发布的2022财年供应商名单中,捷普集团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地就有四川,比亚迪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切入iPhone产业链腹地”。

此举不难理解。

要知道,制造手机零部件其实是比亚迪的老本行,而苹果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比。据IDC数据,2023年上半年,苹果在中国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的份额为67%。

借助收购捷普集团,如果能提升比亚迪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业务份额,必然能为比亚迪电子打开新的增长点。

换句话说,无论华为和苹果的竞争如何激烈,比亚迪都会是背后的赢家。

一个科技型公司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难看出,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手机电子领域,比亚迪一直在加强技术层面的竞争实力,做一个技术流的公司。

不同于一些新能源车企“重营销,轻研发”的弊端,在技术创新上不遗余力地投入,可以说刻到了比亚迪的DNA中。

有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7%。20年来,比亚迪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

对研发的重视,从比亚迪的人才招聘也可以体现出。

近日,比亚迪的2024校招正在火爆进行。根据统计,短短24小时,就有超过12万份简历投递,足见发展势头猛进的比亚迪,对高校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比亚迪2023年招聘的3万多名应届生中,硕士和博士的整体占比已经高达61.8%,其中有超八成人员将投入到研发工作。

古人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比亚迪能够给广大应届生提供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也算得上功德无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