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I炒作如何转化成利润?微软和谷歌等巨佬也发愁

2023-10-11 16:42

人工智能的风很大,研发一项人工智能产品需要花费数亿美元和数年的十年,成本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软件。但如何将最新的技术转化成利润,硅谷的巨头们也还在探索中。

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未经验证,操作成本高昂,需要使用消耗大量电力的昂贵芯片的强大服务器。微软、谷歌、Adobe和其他投资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正在试验一系列制造、营销和收费策略。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微软在其首批生成型人工智能产品上亏损。该公司和谷歌现在正在推出人工智能支持的软件升级,价格更高。Zoom视频通信试图通过使用其内部开发的、更简单的人工智能工具,以此来降低成本。Adobe和其他公司正在对每月使用量设置上限,并根据消费情况收费。

亚马逊云服务部门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在谈到整个行业时说:“我采访过的很多客户,都对运行其中一些模型的成本感到不满。”

微软公司战略主管Chris Young表示,公司和消费者需要时间来了解想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以及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代价。他说:“很明显,我们现在必须把兴奋和兴趣,转化为真正的采用率。”

人工智能通常没有标准软件的规模经济,因为它可能需要对每个查询进行大量的新计算。使用这些产品的客户越多,支付基础设施账单的成本就越高。这些运营成本,使研发这项产品的公司面临潜在损失。

微软利用其合作伙伴OpenAI的人工智能推出了GitHub Copilot,这是一项帮助程序员创建、修复和翻译代码的服务。GitHub Copilot一直受到程序员的欢迎,超过150万人使用。从工具价值上将,GitHub Copilot减少了编程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GitHub Copilot仍然是亏损的,因为它的运营成本太高了。

个人每月支付10美元购买人工智能助理。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前几个月,微软平均在每个用户每月的亏损超过20美元。该人士表示,一些用户每月给公司带来的成本高达80美元。

GitHub Copilot 目前没有对亏损置评请求做出回应,但分析认为,该项目要盈利,必须降低计算成本。

微软计划将人工智能软件升级,收取更高的价格。除了为商业客户提供的基本微软365办公软件套件每月收费约13美元外,该公司还将为注入人工智能的版本每月额外收费30美元。人工智能功能可以被指示独立撰写电子邮件、创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构建Excel电子表格。

谷歌正在为其工作场所软件发布类似的人工智能助手,除了每月6美元的常规订阅费外,还将每月额外收取30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微软一直在探索为其必应搜索引擎使用功能较弱、价格较低的人工智能工具,包括一些使用Meta Platforms开源人工智能软件构建的工具。

Zoom为其人工智能助手开发了一款更小、更便宜的软件,由多种型号提供动力,包括OpenAI和Meta制造的软件。该软降只在最困难的任务中,使用最强大的人工智能。Zoom的产品主管Smita Hashim也曾在微软和谷歌工作,她认为Zoom不必为该工具收取额外费用,因为它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启用昂贵的人工智能。

Smita Hashim说:“我们对竞争对手收取如此高昂的费用,感到非常惊讶。”

Adobe使用积分系统,来确保其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萤火虫不会出现亏损。一旦Adobe客户超过了分配的每月积分,该公司就会放慢服务速度,以防止过度使用。Adobe首席执行官Shantanu Narayen表示:“我们正在努力提供巨大的价值,但也在成本方面保护自己。”

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性人工智能会变得更便宜,就像云存储和3D动画等许多技术一样。新芯片和其他创新可能会降低加工成本。

今年早些时候,OpenAI降低了使用旧款人工智能的价格。其旧版聊天机器人ChatGPT免费,而想要使用最新版本的ChatGPT的客户必须每月支付20美元。

赚钱模式的不确定性,没有浇灭资本的热情。今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股价飙升。OpenAI正在与投资者讨论新一轮融资,其估值将高达900亿美元,大约是今年早些时候水平的三倍。

为企业公司构建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的Writer首席执行官May Habib表示,估值的上升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前景的热情。她说,高管们很快就会更加认真地考虑成本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