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9-27 15:4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南宁9月26日电(分析师颜园园)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在职业教育领域,广西柳州市的课题《“产-教-城"融合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一奖项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最高奖,按照《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每四年评审一次。
柳州是西南地区工业重镇、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柳州城市转型升级和柳东新区城区建设发展,产业对接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
自2009年以来,柳州市在落实教育部与广西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过程中,结合柳州“二次创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和产教融合不深等问题,创建了“政府领航、双元一体、教产相伴、融合发展”的职教发展柳州模式,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5年柳州市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由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柳州市教育局、柳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共同完成的这一课题,完整地记录了柳州市的探索和实践。
三大举措破解“产-教-城融合不深”难题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明确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三个新型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柳东新区形成以汽车产业为基石,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这也对柳州市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解决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怎样调整专业布局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柳州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破解“产-教-城融合不深”难题的三大举措。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产-教-城”融合区,创设双元育人环境。柳州市出台《柳州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等政策文件,累计投入上百亿资金,促进柳东新区“产-教-城”融合;2009年柳东新区同步规划建设汽车产业园与职业教育园,创设“校企一体、双园一体”的育人环境,建成“国家和广西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形成“产-教-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新城,形成“产城互融、资源共享;园校互融、校企共建”成功经验。
二是调整专业结构,建设“产业-专业”集群,优化对接育人路径。柳州市撤销和停办了文秘等40个专业,及时增设工业机器人等54个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重点建设面向汽车、机械、信息等的“产业一专业”集群;确定现代装备制造等17个“产业一专业”集群。
三是构建产教平台,成立“政校企”联盟,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柳州市打造融合平台,校企共建各类产教平台,包括15个职业教育集团、17个特色产业学院、1个柳州现代学徒中心和1个工匠学院等;2020年成立了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发布《柳州市政校企联盟章程》助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搭建“一联盟四平台”即构建一个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同发展合作联盟”,搭建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四方平台”。
对接产业升级发展 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式
自2009年以来,柳州市在柳东新区投入上百亿资金,建设职教园与产业园,建成自治区级“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柳东新区;对接产业升级发展,形成17个“产业-专业”集群。
柳州市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成立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等15个职教集团;成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17个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成立“政校企联盟”,形成协同育人机制,联盟以“人才共6育、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推进”为原则,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地方和企业;2021年“政校企”共建柳州工匠学院。
柳州市还丰富发展“产-教-城”融合发展理论,完成相关课题研究结题22项,出版《广西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柳州模式》等,成果团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篇。
“产-教-城”融合惠及近20万学子和众多企业
柳州市通过“产-教-城”的探索和实践,使柳州33所职业院校和2所应用型本科近20万学子和众多企业受益。2015年,柳州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2018年高分通过教育部验收;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获批全国7个产教融合建设专业,培育22家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近5年,柳州市获评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316项、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金奖1项;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均高于85%,初次就业平均薪资3658元;中职升学比例达75%。
柳州市还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建设单位1所,自治区双高建设单位3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6所,自治区五星级中职学校3所;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示范专业50余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材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
数据显示,柳州市毕业生超过60%本地就业,近5年产教城园区年产值超过1325亿;每年面向农村和农民工开设20多门技能培训,10余万人次参加。(完)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