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华盛证券高级分析师解读:日均成交额渐减!港股成交低迷原因几何?

2023-09-20 07:45

港股踏入9月后大市成交金额渐见减少,多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在800亿元左右甚至不足800亿,成交较为低迷。数据显示,8月至今港股市场只有8月31日以及9月4日的成交额超过千亿。另外在本月11日,港股有697只个股出现零成交,占比约26.39%。大市成交低迷背后原因几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市场成交量?

热门个股跌幅明显

关于港股大市成交金额较低的原因,华盛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向点新闻记者表示,首先是恒指近年的升势不见明朗。主要受外围各国央行大幅加息,及地缘政治因素所影响。在2021年2月中旬曾见突破31183后,逐步回落至今。没有利好消息支持,造成没有升势,难吸引本地散户或者海外投资者参与。

其次是股票估值大幅减少近半,也是导致成交额减少原因。在科技股或新经济的板块内,跌幅超过半的占大部分。 (00700)腾讯曾现770元、(03690)美团高见460元、(09988)阿里巴巴见301元等。

投资模式出现转变

Louis还提到,现时投资者模式亦出现转变,以往港股有本地散户的支持,有证券行的「金鱼缸」或银行的证券部。股市稍有上落,皆见人山人海,但这境况今日已不多见。

此外,新股上市亦未能如往日一样引起投资者的热情。早些年新股上市,皆见热闹非常,冻结资金超百亿元,认购倍数超额数百倍。但现今新股上市,勉强超额完成,有些新股上市首日即见沽盘,更即时跌穿招股价,此等情况,难以吸引散户或投资者。新股上市造好带动气氛向好,资金才能活起来造出大成交。

成交低迷会否持续?

大市成交低迷的情况已持续一段时间,被问及如何看待后续市场成交量的情况,Louis认为在短期内,港股成交低迷的情况仍会持续。 Louis指出,大市成交是否活跃主要会受到资金流出、投资者的取向、以及利好消息等因素影响。

在本地银行体系内的结余在高峰时期,曾超越4000亿港元。但昨天,仅多过400亿元,少过500亿元。此情况已维持一段长时间,资金流出,但未见流入,资金不足则难以带动成交量。

环球金融市场影响投资者取向

Louis称,投资者的取向亦会影响大市。年内的环球金融市场因为不同原因而大幅波动,更有地区出现银行遭接管的危机。各国央行大幅加息,拖累债券价格急挫,更拖累科技股全面跟跌。投资者为避风险,抛售股份后,也因为暂未见有好消息出台支持股价向上,故也不急于回购股份。

另外,个股成交需要利好消息支持。受近期内地房企业问题等问题影响,相关个股股价大幅急挫。其股价见新低时,虽可吸引投资者短线投机,但属短暂,金额也不大,因为投资者亦会进行风险管理。如个股在低位未见反弹,投资者多数会直接观望,不采取任何行动,由此导致成交缩减。

为改善港股流动性,特区政府8月29日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除全面检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专责小组也会就提升香港股票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向重点市场发行人和投资者推介本港股票市场等事宜提出具体建议。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