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9-06 11:27
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企业和供应商,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上半年业绩环比实现大幅增长。公司近几年在国内外积极布局新增焦炭产能、延伸精细化工品,预计未来2~3 年将进入产能收获期。此外,公司积极向制氢领域扩张,在多地布局氢能业务,有望为公司“双碳”发展开启新的增长点。考虑公司多重成长性,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2023H1 净利润同比下降58.8%,环比盈利大幅增长。公司2023H1 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08.60/7.16 亿元(同比-7.60%/-58.80%),EPS(基本) 为0.16元。上半年净利润相较2022H2 变动+517.24%,主要是精细化工产品量价齐增增扩公司盈利。公司拟2023H1 每股派现0.049 元(人民币),分红率约为30.28%,对应股息率约为1.5%。
上半年焦炭产量增长,焦炭产能处于扩张期。2023H1 公司并表焦炭销量320.47万吨,同比+13%。焦炭销售均价及单位成本分别为2369/2177 元/吨(同比-26.39%/-13.41%),吨焦炭毛利约为192 元(同比-73%)。在上游焦煤价格下行的背景下,虽然公司焦炭销售量增加36.75 万吨,但焦炭单价下降幅度较大,导致产品收益减少。我们推算公司焦炭板块2023H1 利润为3 亿元,吨焦炭盈利约96 元。公司焦炭产能还有较强的成长性,根据中报披露,公司呼和浩特生产园区年产300 万吨焦化项目已于今年6 月全面投产,同时苏拉威西生产园区年产480 万吨焦化项目中160 万吨焦炭产能已分别于今年6 月及7 月顺利点火及投产。根据中报披露,2023 年下半年,公司年焦炭加工量将进一步增加,并预期最终在“六五”规划末达到3 千万吨甚至更多。
化工板块销量显著扩张,氢能业务加速落地。2023H1 公司化工品收入86.37 亿元(同比+19.2%),主要是已内酰胺销量增加至33.53 万吨(同比+72.0%),单价增加至10,302.1 元/吨(同比+2.90%)。我们推算2023H1 公司化工业务净利润约4 亿元。根据中报披露,公司新建年加工能力为36 万吨的粗苯加氢工程,并将年加工能力为20 万吨的粗苯加氢工程改造成规模优势明显且综合效益显着的单一生产园区,使唐山生产园区的年加工能力达到56 万吨。同时公司加快氢能业务板块发展,利用定州、邢台及呼和浩特的焦炭生产设施之优势,通过焦炉煤气生产氢气。其中,定州的氢气生产设施的产能可达每日14,000 公斤。
公司已修建三个加氢站,包括定州的一个氢气、石油及天然气综合能源站,该能源站的加氢量可达每日1,000 公斤,以及邢台及保定的加氢站,该等加氢站的加氢量可达每日1,000 公斤。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继续放缓,影响焦炭价格;原料焦煤成本波动较大;公司在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目前黑色产业链利润下行压力以及化工产品销量的上升,我们小幅调整公司2023~2025 年EPS预测至0.50/0.58/0.71 港元(原预测为0.51/0.60/0.75 港元),当前价对应2023~2025 年PE 为7.0/6.0/4.9x。
我们按照A 股焦炭可比公司山西焦化、美锦能源2023 年Wind 盈利一致预期对应的平均15 倍P/E 估值以及煤焦公司H 股较A 股平均30%的折价水平,给予公司2023 年目标P/E 估值10 倍,对应港股目标价5 港元。考虑公司未来在焦炭、化工及氢能业务上的扩张潜力,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