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8-31 12:00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Q2 增速较快。核心领域持续突破,支撑业绩中长期发展。降本增效成果凸显,销售与管理费用控制良好。创新转型加速推进,研发布局进入收获期。综上,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29xPE,对应目标价5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Q2 业绩增速较快。公司2023H1 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152.8 亿、12.6 亿元,同比+0.5%、-34.5%,我们判断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联营公司财务表现波动较大所致,若扣除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亏、未实现流动权益类投资盈亏、股权激励费用等因素,公司2023H1 实现经调整Non-HKFRS(实际经营相关)归母净利润为14.8 亿元,同比+1.2%,符合市场预期。其中,2023Q2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经调整Non-HKFRS 归母净利润86.3亿、9.6 亿元,同比+30.0%、+20.7%,业绩增速较快。
核心领域持续突破,支撑业绩中长期发展。2023H1,公司四个重点治疗领域抗肿瘤、外科/镇痛、肝病、呼吸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9%、15%、15%、11%,为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力:
抗肿瘤:收入44.9 亿元,同比-9.4%,我们判断其收入下滑主要系2023Q1疫情影响下院内诊疗受限、部分肿瘤患者脱落所致;随着23Q2 以来全国持续诊疗复苏,后续肿瘤业务收入有望持续回升。公司肿瘤领域新一代重磅长效升白产品艾贝格司亭α 已获批上市,PD-L1 单抗TQB2450 已处于NDA 阶段,有望驱动公司肿瘤领域业绩增长。
外科/镇痛:收入23.3 亿元,同比-7.5%,其中氟比洛芬巴布膏的市场下沉工作进展顺利、多科室拓展良好;利马前列素于2023 年2 月作为独家药物获批上市,有效填补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空白,有望带来新业绩增量。此外,随着骨化三醇软胶囊纳入第八批集采,公司所有年收入5 亿元以上的仿制药品种均已纳入集采范围,集采风险基本出清。
肝病:收入22.9 亿元,同比+14.0%。异甘草酸镁取消医保报销限制后放量迅速增长,市场拓展顺利。此外,公司在NASH 领域进行各前沿靶点的全面布局,其中泛PPAR 抑制剂Lanifibranor 已在中美两地启动临床III 期,为中国首个进入临床III 期的NASH 口服药物。
呼吸:收入16.8 亿元,同比+11.2%。布地奈德集采影响基本出清,实现良好放量。公司的注射用多黏菌素E 甲磺酸钠成功纳入医保后有望在2023 年迎来放量提速。
降本增效成果凸显,销售与管理费用控制良好。2022 年以来,公司开展多项组织架构改革,包括营销模式转型、研发模式改革、生产体系改革、精细数字化管理、采购模式改革等。在多项措施推动下,公司运营效能持续提升。2023H1,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为42.2%,同比-3.4 PCTs,整体控制良好,降本增效成果已现;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5.2%,同比-2.7 PCTs,呈现下降趋势。
创新转型加速推进,研发布局进入收获期。2023H1,公司总研发投入达2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1%。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加码,公司创新转型渐入收获期;2023H1,公司创新药收入达38.6 亿元,同比+10.9%,占营业收入25.3%,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预计未来三年推出近10 款创新药上市,40 余款在研创新药有望在2030 年或之前上市。
风险因素:公司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公司研发进度低于预期风险;公司业务国际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降价风险;公司创新药未能及时纳入全国医保目录风险;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足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制药行业龙头企业,重点聚焦于抗肿瘤、外科/镇痛、肝病、呼吸四大重点疾病领域,以仿制药业务为基石,持续推动创新转型,产品管线迎来收获期。结合公司2023H1 业绩,考虑到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对利润端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2025 年EPS 预测至0.16/0.20/0.22 元(原预测为0.19/0.22/0.24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根据Wind 一致预测,2023 年可比公司恒瑞医药PE 为57 倍,石药集团PE 为10倍,翰森制药PE 为20 倍,均值为29 倍)(恒瑞医药创新转型节奏较快、新一代创新药产品的收入占比较高,PE 相对其他可比公司较高;鉴于公司目前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升高、创新转型落地速度较快,我们判断可以采用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的PE 均值进行估值),给予公司2023 年29xPE,对应目标价约5 港元(约合4.6 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