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8-29 17:16
在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长仍在以可以引发通胀反弹的速度增长,如果这迫使美联储官员将利率上调至高于目前预期的水平,可能会对全球构成风险。
随着美元飙升,美联储自去年以来的大幅加息可能会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压力,但由于其他国家央行基本在同期开始加息,以及货币当局为防止企业出现普遍的美元融资问题和抑制本币贬值而采取的其他行动,这一影响被有所削弱。
现在,巴西和智利已经开始降息,预计其他国家也将效仿。国际官员和央行行长在上周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表示,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联储剩余加息额度不会超过25个基点的预期。
尽管美国通胀已经下降,政策制定者基本同意加息即将结束,但经济增长仍然出人意料地强劲,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上周五的讲话中指出,这可能会导致通胀进展停滞并迫使美联储做出反应。
在美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分化之际,这种政策冲击可能会产生重大的连锁反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过于强劲,以至于需要美联储采取比市场定价的更多措施,在某些时候市场可能会开始变得紧张......然后你会看到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溢价大幅增加,包括新兴市场和世界其他地区。我认为我们不能排除金融紧缩的风险,甚至是非常剧烈的金融紧缩”。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上周六在杰克逊霍尔会议间隙对外媒表示,在新冠疫情冲击和通胀反弹导致大多数国家共同加息之后,现在政策出现分歧是正常的。这种分歧会否造成痛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能否正确行事。
梅斯特说,“当前的经济是全球化、相互关联的。如果通胀能够及时、可持续地回到2%,同时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大,那么我们的政策将会对全球经济有利”。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将在9月会议上公布其经济前景的重要更新,预计届时他们将维持政策利率在5.25%至5.5%不变。
如果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继续显示价格和工资压力有所缓解,那么目前仅再加息25个基点的预测可能会成立。
然而,美联储官员仍然对即将发布的数据中相互矛盾的信号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担忧。
一些人指出制造业疲软、消费者支出放缓和信贷紧缩,所有这些都与严格的货币政策和物价压力降温的影响一致。
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扩张速度仍远高于美联储官员所认为的1.8%左右的非通胀增长率。美国第二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为2.4%,一些人估计本季度的增速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多。
这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欧元区第二季度年化增长率为0.3%,增速基本停滞。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上周被问及这种分歧时指出,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欧元区经济的预期是衰退,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严重衰退。但事实证明情况明显好很多,尽管增长缓慢,但仍在持续,通胀有所下降,整体动态与美国没有什么不同。
美国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差异,疫情期间提供的6万亿美元援助仍在提振消费者支出。拜登政府最近推动的一项投资项目旨在支持制造业和建筑业。
经济学家表示,欧元区海外贸易的疲软也可能有一定影响,例如,德国的出口受到挤压可能减缓了欧洲的增长。
但是,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内森·希茨(Nathan Sheets)表示,“当你听到经济学家为某件事给出三四个理由时,通常是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
美国经济跑赢全球的时间越长,美联储官员就越怀疑自己是否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例如,最近生产率的提高可以解释为何通胀在增长依然强劲的情况下持续下降。
根据美联储目前的想法,需要一段时期的低于趋势的增长才能将通胀持续推回到2%的目标。目前主要通胀指标是这一目标水平的两倍多。
大多数官员确实认为经济将会放缓,因为货币政策和信贷条件收紧的渗透将更充分,并且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将被消耗殆尽。消费者贷款拖欠率已经开始上升,学生贷款支付的重启可能会颠覆迄今为止受美联储行动影响较小的服务支出。
鲍威尔上周五表示,“(经济)可能还会受到进一步的严重拖累”,这是美联储推迟进一步加息并研究经济如何演变的理由。
但他补充说,美联储“正在关注经济可能不会如预期降温的迹象”,近期消费者支出“尤其强劲”,而且房地产行业“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房价或租金的任何大幅上涨都会削弱美联储的观点,即降低住房成本将是帮助减缓整体价格上涨步伐的关键。
虽然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胀数据,但仍高于趋势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削弱人们对通胀将会下降的信心,并增加人们对通胀可能反弹的担忧。美联储官员认为这种结果特别有害,并承诺避免。
鲍威尔表示,“增长持续高于趋势水平的证据可能会使通胀的进一步进展面临风险,并可能导致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
古林查斯说,这正是其他国家需要关注并为之做好准备的情景,“世界其他国家必须确保它们为潜在的风险做好准备,即美国的反通胀可能还没有达到令人放心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