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国7月CPI前瞻:通胀放缓回到3%以内?美联储或结束加息?

2023-08-10 16:00

北京时间周四晚8点30分,美国7月CPI数据即将公布。从目前来看,市场预期上涨3.3%,前值为3%;核心CPI同比增速与环比增速均与前值保持不变,分别为4.8%和0.2%。

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7月份CPI数据将上涨0.2%,与6月份0.2%的涨幅持平,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美联储可能更快结束加息行动的希望。目前市场很多意见认为,今日公布美国最新的通胀数据将是美联储下月开会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点,届时该委员会将决定是继续加息,还是通胀目前处于下行轨道上,足以让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通胀或有所放缓?

 

回顾历史,通胀是顽固的,如果一旦变得根深蒂固,持续时间就会超出预期。比如,CPI自2020年4月疫情初期触底以来已上涨近19%,本轮通胀仍在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对于今晚的CPI数据,克利夫兰联储的预测显示,7月份核心CPI通胀或将环比上升0.4%,高于市场预期,且还将同比上升4.9%,高于6月份的4.8%。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核心CPI将环比上升0.4%;整体CPI将环比上升0.4%,也远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速将上升至3.4%。

更重要的是,他们预测8月份的整体CPI增速将加速至0.6%,同比增长3.9%。而在美国公布的官方数据里,6月整体CPI通胀仅上涨3%,如果克利夫兰联储预测正确,这将意味着,第二波通胀浪潮正在逼近。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交易部门根据月度环比涨幅,列出了与华尔街可能如何反应相关的五种可能情景:

1)45%的可能性——CPI上升0.2%。摩根大通的交易员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结果,同时标普500将上涨0.25%-0.5%。

2)25%的可能性——CPI上涨0.1% - 0.2%。如果价格压力确实低于市场预期,这将是一个更乐观的数据,并假设标准普尔500指数在报告发布后将上涨1%-1.5%。

3)22.5%的可能性——CPI上升0.2%至0.4%。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标普500将下跌1%至1.5%,这也会降低华尔街反通胀论调的可信度。

4)5%的可能性——CPI上升0.4%或更多。这种情况将会是高于预期的汽车价格和核心通胀所推动。市场的反应将推高债券收益率,包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升至4.24%,为52周新高。在这种情况下,标普500将下跌1.75%至2%。

5)2.5%的可能性——CPI低于0.1%。在这种情况下,标普500将上涨1.5%至2%。如果看到负月度环比数据,那么这将强化上述说法,但在债券市场对美联储已经完成加息周期获得信心之前,收益率曲线在前端仍将保持倒挂。

 

美联储9月还会加息吗?

 

美联储将于9月19日至20日召开下一次利率会议,尽管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市场都很关注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美联储是否会继续加息,还是暂停加息步伐?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给出了不同意见。

当地时间8月8日,费城联储主席、2023年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委员帕特里·哈克表示,美联储可能已接近当前加息周期的尾声。

美国在抵抗通胀和增强经济信心方面取得了进展。从现在到9月中旬,如果没有任何令人担忧的新数据,我相信我们可能会保持耐心,保持利率稳定,让我们已经采取的货币政策行动发挥作用。 

哈克还暗示,短期内美联储不太可能降息。

尽管经济学家纷纷担心美国经济或步入衰退,但哈克仍认为,相信美国通胀将逐步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失业率将会略微上升,经济增速应该会略低于2023年迄今为止的速度。

哈克表示,美国经济活动将会温和放缓,同时出现缓慢但确定的通胀下降。

我确实看到我们正走在所希望的软着陆道路上,而这在过去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 

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处于一个良好的位置——我们已经制定了我们需要的政策。我们是否需要对峰值利率进行调整,以及我们需要保持限制性利率多久,这将取决于数据。
 

“我预计,我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利率。” 

对于下一步是否加息,他表示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通胀率继续下降,美联储可能需要在2024年或2025年降息,以确保实际利率不会进一步上升。

随着美国关键通胀指标降温,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实际利率将上升,这“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最终,货币政策需要在未来几年恢复到更正常的状态——无论这种常态是什么——一种更正常的政策设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