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港股大幅回调,市场底或已不远!后市怎么看?深度解读来了!

2023-08-09 14:50

7月末,多家机构和财经媒体发表观点认为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或进入技术性牛市(一般定义为指数近一年低点起到最近的涨幅超过20%)。

不过看多情绪发酵一段时日后,进入8月的港股开始出现了回调,今日港股主要指数更是直接大幅下挫。市场在担忧什么?港股会再现前几次冲高回落吗?如果要回调,会回调多久?

首先,我们来看最近的这一波走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其市场流动性主要受海外货币政策影响,而港交所上市公司的主体又为内资企业,业绩增长主要与内地经济修复有关。正因如此,身受“两面夹击”的港股波动性也会更大。6、7月,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博弈政策出台,而后重大利好性政策如期密集落地,不仅A股给与积极反馈,港股主要指数也出现明显反弹,其中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有突破3个月左右底盘整的迹象。接下来,小编将具体解读恒生科技最近一波走强的几个可能性较高的原因~

国内政策信号超预期

近期港股的大幅走强,市场观点多数归因于0724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超预期。本次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并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三个着力点,新增“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此外,本次会议在汇率、地产、消费和地方债的描述表态均偏向积极。

中金公司认为,此次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弹强烈,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对症下药”。国内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回报率预期较低,民营企业和居民信心不足,导致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因此在诸多举措中,那些有足够空间且能有效推动宽信用的措施,更为关键。其中两大抓手就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和“房地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提出解决前述问题的政策后(“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与“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市场反应与此前的平淡明显不同。

海外无重大风险,人民币贬值压力缓和

自7月如期加息25个基点后,海内外多数机构预计本轮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在美国Q2实际GDP增长依然强劲的背景下,美国经济衰退担忧消退,市场预期美国经济有望软着陆。此外,央行政策积极干预,叠加美元指数见顶预期,国内政策超预期释放,汇率近期也有所回落。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到“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释放稳汇率信号。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海外暂时无重大风险,人民币贬值预期调整,流动性有望提升带动港股估值中枢上行。

华金证券分析称,当前美元指数对人民币压制有限、国内政策经济预期修正、央行重启稳汇率三部曲(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动用外汇储备、临时性外汇管制),汇率政策底得以确认,预计人民币汇率后市在7.0—7.2区间震荡运行。而人民币止贬企稳,也利于权益市场估值修复。

8月回调,预期博弈转向

进入8月的港股开始调整,或是因为市场博弈政策预期的重点从此前的政策出台转变到政策落地的强度和具体方向上,即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的韧性到底如何。短期国内经济复苏的内生动能仍较反复,资金大举回流,仍然需要等待实际政策落地情况及经济数据持续改善,而地缘政治上若有新一轮的产业限制也会对港股反弹带来不小的扰动。

此外,未来指数和估值扩张的持续性同时也取决于盈利预期能否接棒,即接下来港股上市企业盈利增速的弹性如何。

当然,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近期港股狠狠反弹了一波所以开始小幅回调。看到这里,大家估计想问,回调是否是因为点位已经过高?如果回调的话会回调多久呢?请看下一部分。

是否过高?仍处于历史低估区间

在估值层面,尽管港股急速反弹小半月,但恒生指数依然处于近10年、5年、3年的低位,恒生科技指数估值更是仍处于自上市以来6.7%的估值分位数,较低估值为港股提供足够的“安全垫”。

机构对港股后市仍偏乐观,关注中期业绩

历经近一次反弹后,机构对于港股后市的看法更为乐观了些。一方面是前述利好港股的海内外积极因素浮现,市场风险偏好或将有所修复;另一方面是港股目前下行空间确实有限,价格低于价值的资产在市场上升的周期中有望得到较大的修正。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底、情绪底已经基本确定,未来的方向判断趋于稳定,市场底或已不远。

此前中信证券测算,恒生综指2023年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达20.7%与8.2%,且Q2业绩预测的上修主要受居民出行及消费复苏利好的相关行业推动。而涉及本地生活(外卖、游戏、影视)、异地出行(OTA)、可选消费(电商)等领域的平台企业也将随着消费的回暖在业绩上逐步改善。此外,经济的复苏也将有望提升企业开支,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或得到提振。

8月来临,港股中资股进入中报披露高峰期,值得重点关注。本周有理想汽车、阿里巴巴、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指数成份股公布业绩。目前已公布业绩预告的快手显示扭亏为盈,其他公司或同样迎业绩改善。

随着业绩期的结束,港股科技板块有望迎来预期的重新调整,前期受压制的部分公司有望在较好的业绩和运营数据、以及利空因素的出清作用下迎来新一波估值修复行情,港股科技板块价格中枢有望得到抬升。

港股哪些板块未来可期?

具体到港股配置方向,多家机构看好易受政策提振并且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的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

1) 监管层面利空基本出尽,近期平台经济利好政策更是频出;

2) 港股科技板块在估值和股价上均处于历史低位;

3) 下半年更多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有望继续促进消费复苏,利好涉及电商、数字文娱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台经济;

4) 基于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优势,平台企业基本面已呈现强韧性,在Q2宏观逆境之下,互联网属性明显的恒生科技指数盈利预测被逆势上调;

5) 人工智能浪潮下,在用户数量、用户数据和投入资金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互联网龙头们更容易推动AI技术的迭代,而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也有望赋能互联网企业多项业务,或打开一波新的想象空间;

6) 新能源车出海势头良好,带来第二增长曲线;政策扶持力度不减,新能源车大势所趋;理想、蔚来7月销量亮眼,大众入股小鹏等消息亦短期提振板块情绪,不少机构看好港股新能源车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