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以技术夺市场,零跑究竟有何魔力?

2023-08-08 17:14

继小鹏汽车向大众汽车集团输出技术之后,零跑汽车(09863.HK)有望成为第二家技术输出的造车新势力。

近日有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汽车谈合作,一汽-大众很有可能“买断”零跑的某一代平台技术,用来助力捷达品牌的电动化转型。

对此,零跑创始人、CEO朱江明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零跑汽车已具备将单个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架构对外输出的能力,“目前已确定达成技术合作的品牌有2家,将分别达成整车技术授权和下车体技术架构授权。”

零跑以“全域自研”为标签,近期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融合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通过中央控制器实现算力集中和信息决策。

零跑的技术实力究竟如何?已形成哪些技术输出合作模式?中国车企向海外技术输出,未来前景几何?

01自主研发实力如何?

朱江明所提到的“整车技术授权和下车体技术架构授权”,离不开零跑自主研发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零跑称之为“四叶草”架构。

“四叶草”指的是“四域合一”,融合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实现了车辆信息共通,从而将算力集中到一个中央超算平台,通过中央控制器实现算力集中和信息决策。

企业供图

企业供图

“部分汽车公司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只是做到二域合一,即把车身和整车控制合一,而智能座舱控制器和智能驾驶控制器单独在外。零跑汽车则是做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和车身域的四域合一。”朱江明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中央集成的优势一是能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零跑电子电气架构负责人周徐宁介绍,“四叶草”架构的线束已经从1800米缩减到1500米,原本42个控制器降到了28个。如此一来,硬件成本大大缩减,为20万元以内的普通车型应用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创造了条件。

“四叶草”使用“1颗SOC+1颗MCU”的芯片方案,基于几款芯片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低中高三种不同的中央超算平台配置,从而分别适配10至30万级车型。

咨询公司艾睿铂大中华区联席负责人戴加辉(Dr. Stephen Dyer)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车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的表现不如自主品牌,而这些智能网联设置正受到新一代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企业供图

企业供图

零跑一向重视自主研发。朱江明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举例,2022年一共做了11万多台的电池包,通过自研,能比外购节省10%左右的差价,那么50亿的电池就能节省5个亿,这就是自研带来的好处。

除了降低成本,零跑各车型的零部件通用化率能达到88%,这是自研的另一个成果。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解释道,有些车型的整个车身或前后底板都可以做通用,只是在某些地方做集成化的差异化设计。如C11与C01整个仪表台完全是一样的,是标准件,底盘以下的东西是100%一致。

02  已形成四种技术输出商业模式

自公司2015年成立以来,“四叶草”已是零跑整车架构的第三次迭代。

在前期推出的车型当中,零跑采用的是LEAP1.0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2021年推出LEAP2.0,升级成了域控式架构;LEA3.0中央集成式“四叶草”架构在2023年亮相,首搭车型将于9月登场。

企业供图

企业供图

造车新势力的技术升级之快,也是诸如大众集团等国际车企愿意技术合作的重要原因。

零跑介绍,当前具备四种技术输出商业合作模式,已在多个领域收获外部订单:

一是基于“四叶草”架构及周边控制器(含车灯、摄像头、雷达等)的技术共享;

二是基于“四叶草”架构、周边控制器及电池、电驱的技术共享;

三是基于下车体(含电子电气架构、电池、电驱)整体交付的技术共享;

四是基于整车级合作的技术共享。

朱江明透露,目前比较确定达成技术合作的海外汽车品牌有两家,将分别达成整车技术授权和下车体技术架构授权。

“零跑汽车已具备将单个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架构对外输出的能力,这将成为未来零跑汽车新的业务模式及利润增长点。”朱江明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财报数据显示,零跑在今年一季度就亏损了11.33亿元,去年全年亏损达51.09亿元。

零跑的销量还在起伏,2023年1-7月,累计交付58837辆,在造车新势力中属于二线水平。

2023年,零跑给自己定下的销量目标是20万-30万辆。若按最低的20万辆目标计算,今年前7个月的完成率为29.4%。

企业供图

企业供图

压力之下,今年零跑已两次大幅降价促销。最近一次是8月1日,降价车型包括两款C11车型和三款C01车型,最高降幅达2万元。

外界关心,如果零跑与大众旗下捷达品牌达成合作之后,各自的产品是否会存在潜在竞争。

这个问题暂时还难以解答,但小鹏汽车的案例可以参考。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从某券商举办的小鹏汽车投资者会议上获悉,小鹏汽车并未否认竞争的可能性,但其认为长期的战略合作和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些潜在竞争和重叠问题。另外,小鹏汽车指出,大众集团在电动平台和多品牌共⽤平台⽅⾯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差异化设计能力,因此,大众在小鹏的基础平台上设计的车型会有⾜够的差异化。

03  技术输出前景如何

在零跑之前,小鹏汽车(NYSE: XPEV/9868.HK)刚刚成为第一家技术输出海外车企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根据公告,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计划面向中国B级车市场推出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该车型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计划2026年上市。小鹏汽车将基于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和大众集团展开战略合作。

企业供图

企业供图

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而言,都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幕。三十年前,中国曾向欧美车企采取市场换技术策略,而三十后的今天,随着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车企正在将自己的技术输出给跨国车企。

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从上述券商投资者会议上获悉,小鹏汽车在合作中做技术和平台,投入偏向轻资产,预计从2024年开始可以实现技术变现。这次合作肯定了小鹏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带来了信心,当日小鹏股价飙升。

从引进技术到输出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汽车企业正在被世界看见。

2019年,广汽集团与丰田签订了电动化及智能网联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埃安S导入广汽丰田,即iA5;2020年3月,丰田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双方各持股50%。2023年3月,采用比亚迪电池和电机的bZ3正式上市。

但欣喜之余仍需警惕,新时代的中外合作如何才能效益最大化。

比亚迪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成立的合资品牌腾势汽车的发展历程就值得思考,2010年品牌诞生时,双方持股比例50:50,但2015年至2021年间,累计销量不过2.29万辆。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和戴姆勒的持股比例从50:50调整为90:10,比亚迪拥有绝对决策权,决策效率提升。此后,腾势推出了MPV产品腾势D9,目前已经月销破万。

对于现阶段的零跑而言,做好技术、卖好车,仍需稳扎稳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