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逼空!小鹏汽车死棋走活?

2023-07-28 13:27

小鹏汽车获得德国知名汽车品牌大众入股并进行合作,一根大阳线改变信仰,一纸合作市值增加300亿,小鹏汽车死棋走活?

7月26日晚间,大众汽车宣布和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以7亿美元参股小鹏汽车,持股小鹏4.99%,成为小鹏第三大股东。

当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张与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的合照,配文说“这张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

大家都知道,进入2023年以来,各大车企进入疯狂的内卷时代,大打价格战,各种出新款提高销量。但是在这波中国车企的内卷时代,小鹏、蔚来似乎相继掉下队来。

2022年下半年开始,小鹏、蔚来等车企销量就进入下滑态势,其中,蔚来销量长期停留在6000多辆,一季度巨亏47.4亿,同比大幅扩大166%,毛利率仅有1.5%。这背后一方面是蔚来定价过高,换电模式服务质量下滑,二级市场车价缩水严重,成本控制又太差,造成公司销量持续下滑,亏损惨重的态势。

为此,蔚来采取两大措施自救,一是取消终身换电权益,新车售价下调3万元,并推出灵活的充换电服务套餐;二是引入战略股东,缓解资金危机,且提高知名投资方的背书能力。6月20日晚间,蔚来汽车宣布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方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Holdings,后者将通过定向增发与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但是,我们再看小鹏,小鹏汽车环比销量虽然在持续增长,一直处于6000-8000辆左右。对比同行鹏无疑是最惨车企,知名车企中仅小鹏在6月销量不足万辆,6月下滑幅度43.6%,行业第一;目标完成率只有20%,行业垫底;销量不止被理想吊打,竟然都跑不过零跑。6月小鹏汽车还找林志颖代言小鹏G6,不想小志却开的特斯拉的车,上演营销翻车。

小鹏最大的压力可能还不是销量也不是亏损,而是自高点暴跌90%的股价,220元一度跌至25元,这对投资方来说太惨,B2轮在22年底都开始亏损了,这让消费者、股民、投资方对小鹏的信心大打折扣。

因此,对于小鹏而言,大众入股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注入7亿美元,以缓解资金压力;二是传统车企和国产新能车小鹏合作,属于大事件,这是传统汽车业大哥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业的认可;三是,有大众背书,且有G6新品发布,小鹏汽车未来销量有望重返强势。这些无论是小鹏这家企业还是资本的态度都会因为本次合作还发生巨大变化。

有位网友说的特别好,“小鹏不缺钱,缺的是信心,有大众为它站台,它就活了。”

其实,大众入股小鹏,对于双方可以说是双赢。除了小鹏方面的分析,金石杂谈认为,目前大众的处境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是其入股小鹏的核心原因。

2022年新能源汽车爆发,让大众这位世界巨头在中国的销量首次被比亚迪超越,具体来说,80.5万的零售销量夺冠,市场份额8.8%,一汽大众位居次席,销量为177.9 万辆,市场份额8.7%。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出现了7%的下滑,车型交付量约为830万辆,跌至11年来的最低水平。

2023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在华销量为145.19万辆,同比下降1.2%;在华交付6.24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下滑2%,电车销量处于哪吒的水平,基本是比亚迪纯电车销量的    1/10。

几乎同时,奥迪还宣布了与广汽的合作,两则重磅消息的宣布,显示出大众集团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当前,大众和奥迪的电动化转型节奏均较缓慢,面临比较大的转型压力。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32.16万辆,在总交付量中的占比仅为7.4%。而大众雄心勃勃的表示,今年年底希望纯电车销量占比突破10%。

大众和小鹏合作,一方面是保证在华销量的基本盘,通过转型,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二是通过和小鹏合作可以解决大众纯电领域供应链不足问题,本次合作G9平台开发两台B级车,同时注入小鹏最强的ADAS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

还有一点,本次大众用7亿美元拿到小鹏4.99%的股权,更像是一次技术性入股,保证自己纯电车型的智能化能力。

对于本次合作,东吴证券直接给小鹏翻倍目标价,此前看82元,现在170元,华泰则给94元的目标价。不过交银国际依然看衰,给予沽出。

1)此次合作对小鹏短期的利润影响有限,因合作车型有限且要到2026年才投产,未来盈利方式或为技术授权费。

2)小鹏的销量增长仍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同行的压力,虽然G6有着不错的产品力,但我们认为G6的积极定价也会令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率改善带来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