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7-27 19:00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这是跨国车企首次增资国内造车新势力。机构表示,汽车出海或进入技术换市场的大航海时代,中国汽车或迎估值体系重构。
大众汽车将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
7月26日,据大众汽车集团官网宣布,着眼长期合作,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在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上市。
同时,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
新能源转型步伐艰难,本土企业合作补短板
据大众汽车官网显示,在中国市场,2022年大众品牌(含捷达)的交付量为239.71万辆,同比微降1.3%。ID.家族车型全年总交付量达14.31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02.9%,在中国市场合计交付新能源汽车20.65万辆,同比增长37.1%。
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共计交付新车145.19万辆,同比减少1.2%;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为8.97万辆,同比增长4.8%。
可以看到,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出现小幅下滑。新能源车型交付数量虽然均实现同比增长,但是市场份额均较低,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存在感属实不算强。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国内传统车企比亚迪率先转型,在今年上半年国内销量已达到125.56万辆,位居第一。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也在迅速崛起。
大众已经是外资巨头中转型最激进的车企,但和其他国际车企一样,面对国内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依然步伐缓慢,没有跟上行业发展脚步。
小鹏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领域拥有加大优势,小鹏是最早基于英伟达Xavier平台实现智能驾驶全栈自研的车企,也是第一家实现激光雷达量产装车的车企。
不过2022年下半年以来小鹏汽车却显出颓势。2022年交付总量为12.07万台,同比增长23%。2023年上半年交付量为4.14万辆,同比下跌39.93%,为新势力中跌幅最严重的品牌。
目前小鹏G3和P5已进入产品中尾期,竞争力有所减弱。最新推出的G6车型已于6月29日上市,对标特斯拉Model Y,目前是小鹏全力主推的车型,上市后订单火爆,或成小鹏下半年销量有力支持。
此次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是跨国车企首次增资国内造车新势力,对彼此都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大众的资金输入可以缓解小鹏目前相对严峻的财务困境。而小鹏在新能源车智能化领域拥有的先进技术实力,也是大众目前所欠缺的。
机构:中国汽车或迎估值体系重构
平安证券表示,实际上在大众此次与小鹏、上汽达成技术合作之前,大众已经与国内多家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如与中科创达合作开发信息娱乐系统,与地平线在自动驾驶和芯片领域建立长期合作。
该机构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从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演变为“以技术换市场”,中国车企也将从过去的技术输入方转变成技术输出方,我们看好自主品牌车企在智能新能源车时代的崛起机遇。
该机构推荐受益于与大众达成此次合作的小鹏汽车(9868.HK)、上汽集团,看好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零部件供应商,推荐华阳集团、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经纬恒润。
同时考虑到23年中外新能源龙头车企表现及战略,平安证券认为15-20万元插混车竞争格局相对更友好,看好新车型产品力与渠道变革两手都硬的车企,推荐长安汽车、理想汽车(2015.HK)、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0175.HK)。
华泰证券表示,此次合作反映中国整车以及零部件平台从国产替代走向技术输出,汽车出海或进入技术换市场的大航海时代,看好获得更高出口天花板+更大利润空间,中国汽车或迎估值体系重构。
该机构表示,目前小鹏和大众的合作为良好的开端,一方面,合作车型扩大了小鹏的采购规模,降低了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双方合作有望持续深化,不排除更多车型平台合作、海外市场共同开拓、供应链深度合作、智能化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可能性,小鹏的智驾能力即将迎来上量及盈利周期。
小鹏汽车港股大涨超30%
受消息影响,小鹏汽车港股跳空高开后强势上行,截至收盘,股价大涨超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